诗有别境:走进大地上的山水
——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杜甫诗讲论》片谈
季春花名师工作室 第二组 倪传余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为顾随先生讲课实录,由叶嘉莹先生记录,顾之京、高献红整理而成。作为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顾随先生博通古今,学养深厚,于古典诗词尤具敏锐之感受与深切之体悟。叶嘉莹先生在序文《纪念我的老师清河顾随羡季先生》中写道:“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叶嘉莹先生又谓“先生之讲课则是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这里所谓“感发”一词大抵揭示先生关于诗词之精微妙理。对于伟大之诗人,尤能以敏锐之诗心体物入微,由小我而融入大我,或则怀有“对广大人世的关怀”,或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遂有一种感发人心的力量。
由此,我们阅读其中《杜甫诗讲论》一章,则颇能体味先生论诗之用心。顾随先生论杜诗之七绝,以盆景、园林与山水为喻,以为杜诗“苍苍茫茫之气,真是大地上的山水”,这是一种体己之言。我们读杜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新如画,无有挂碍,可是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动。这种源自自然的高尚情趣与伟大力量,由鲜明之色彩、分明之季节一一呈现,是一种“内在生气、生命力之放射”。先生以为读杜诗,首先注意其感觉,其次注意其情绪、感情,是引领读者藉由诗中之景象感诗人之所感、悟诗人之所悟,没有微言大义,可是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进入诗之别境,与大地上的山水相逢,与生逢乱世、辗转漂泊的诗人相逢。
先生又论杜诗之五绝,以年节为例,举杜诗《杜位宅守岁》“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以为其中仍是个人,“真是生与力之表现”,生命的欢愉、恣肆似乎消散了寄寓潦倒、年华易逝的伤悲,实则是一种直面苦痛的玩味与担荷。杜诗精妙处大抵多在此处。
在中职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中,课标亦强调“引导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评点方法,记录自己的感受和见解”。顾随先生关于诗词的“感发”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藉由诗词的丰富可感,引领学生以我之眼观之,其中山水气象,或则亦是纷至沓来,我们未尝不是与诗人在此相逢。
附:
顾随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叶嘉莹 笔记 顾之京、高献红 整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