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开英:有效拓展对话教学,厚实英语课堂 2019-07-12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英语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四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已选用 资源内容:

【摘要】针对目前小学对话教学中很多教师“唯书本是教”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要用好教材,结合学生的需要,丰实对话教学的内容,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从“不懂不会”到“我会我能”;使英语课堂丰润厚实起来。

【关键词】添加   替换    整合   重构


对话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小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顺利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译林出版社)对话内容主要体现在CD版块,它集中了一个单元的重要句型,是单元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句型操练部分。

对话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对本单元重要句型(结合新词)进行有序有效的学习、模仿、最后达到综合创新运用的一个教学体验过程,它是学生对句型从“陌生无知”到“有知有觉”、从“不懂不会”到“我会我能”的过程。作为学校英语学科的负责人,在不断的听课学习中,我发现大多数老师对此部分“唯书本是教”,书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及其忠于原有教材,完全照搬教材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只是停留在从“不懂不会”到“我会书本知识”这个浅显层面上,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被书本禁锢,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们缺少新课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意识,只知道教教材,而没有用教材的意识;只有完成教材外显的任务的想法,没有把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

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教!为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程度受益而教!使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的体系和所教内容,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看清楚教材所赋予的内涵,更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尊重教材的原则之上,依据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各级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的学情和实际生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丰实,使之更生活化、更接近真实的交际,真正适合学生的需求,让英语课堂丰润厚实起来。

为了每一堂课都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发展学生,教师们不妨在教学设计前多问自己一些问题,如:这堂课的内容有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与之相关的内容以前学了哪些,在它的基础上增添了哪些内容?以后相关的内容还会学些什么?课文引伸的内容有些什么?该如何联系前后知识,找到知识链接点?我的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有哪些困难?如果我的学生对所学内容学起来比较轻松,那我该如何增补?……了解了这些问题,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对对话内容作出合理的调整。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本人对对话教材的处理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使其丰实。

一、添加,使对话“合乎情理”。

翻阅教材,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对话操练部分的内容是由一个话轮组成的,如:牛津小学英语 5A Unit3 Hobbies 单元C部分句型为:A: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B: Yes, I do. I like ….He/She likes…. 个别单元的句型由两个话轮组成。这些对话内容上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对话的起因,也没有话语结束时的表达,只有对话的重点,所以对话内容显得极其“孤单”,呈不完整性,表达上也很突兀,不符合人们生活中交谈的习惯。根据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添加”的方法,考虑设计怎样的对话的起因才能把对话引入主题(即课文所提供的主要句型),并且加上结束语,形成一个完整的话轮,使得对话“有始有终”,贴近我们生活真实的表达。如把以上例子改成如下对话:

A: Hi, B!

B: Hi! I have many stamps here. Have a look!

A: Wow, how nice!

B: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Do you have any hobbies?

A: Yes, I do. I like … .

B: What about the boy/girl/him/her?

A: He/She likes… .

B: Oh, I see.

添加,使原有的对话更具完整性,更合乎对话交际的习惯,这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小细节,但是教师关注了这个小细节,有意识地做做,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会把一些常用的交际语不经意地、习惯成自然的脱口而出,他们还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自发形成完善对话的习惯和自发思考的习惯。

二、替换,使对话“灵活迁移”。

在句型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对书本句型熟悉以后,他们经常会对句子的某一个部分进行替换练习,以示运用。如当学生学了Do you have any hobbies?学生不仅会说I like collecting stamps,还会用课文中其它新学的动词词组来表达自己不同的爱好,如I like growing flowers. I like reading books.等,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得比较好,但往往只限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而已,却不知有时同样一种句型结构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意思,如学生学习了句子What can you see?他们会回答看到的各式各样东西,却不知还可以问Where can you see? Who can you see?What time can you see?等,当学生学习了现在进行时,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m  -ing….进行问答,却不知构成现在进行时问句的疑问词除了what还可以有when, where等许多其它词,对话者还能够从不同角度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由于在对话教学时,教师缺乏这一方面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空间得不到拓展,对话内容得不到深入,学生还会有“坐井观天”之感。我想所谓的“对话教学”,它并不止于让学生掌握所给内容,而是要让他们掌握句型的主要结构,并以此为基准,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对关键词进行替换,不仅使学生学会一题多解,更要让他们形成多题不同解的能力,从而实现举一反三,使对话生成新的含义。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单元中,CD版块重点句型为What are you doing? What is he/she doing?的问答。结合图意,老师们基本上会组织如下对话:

A: Hello, is that xxx?

B: Yes, this is xxx speaking.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 reading a storybook.

A: Oh, I see. Bye.

B: Goodbye!

以上对话内容在原来基础上已经有所添加,但是不是就很完善了呢?让我们来比较这样一个对话:

A: Hello, is that xxx?

B: Yes, this is xxx speaking.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 reading a storybook.

A: Where are you reading?

B: I’m reading in my study.

A: Oh, I see. Bye.

B: Goodbye!

对比前一个对话,上面的对话只是多了一个话轮而已,老师们或许不以为然,殊不知增加的这个话轮,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思维的窗口,他们的思维不再被教材所框死,通过新话轮的启发,他们思维的触角开始向未尽的空间延伸,创新的火花在闪耀: What story are you reading? I’m reading a story about…不同的问答随思而出。教师的一个小小的示范点拨,能带给学生一个“豁然开朗”的全新视野。“教是为了不教”, 最优秀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只有学生掌握了“钓鱼”的技能,才是他们享用不尽的法宝啊!

三、整合,使对话“前后贯通”。

整合,就是教师在对话教学时,不仅要熟悉掌握所教内容,还要了解教材的体系,熟悉教学的前后内容,找到它们之间适当的链接点,把他们有机串联起来,使内容前后融会贯通起来,水到渠成,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单元中,重点句型内容为:What’s the matter? I’m ….Here’s a… for you. Thank you.学生根据图示,进行如此填空式对话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要化这种常规单调的句型教学为丰富多彩的语言体验学习,教师就要想放设法引导学生在学语言的同时学会与已往知识有机组合,为本来单调的对话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用语言的过程中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如教师与学生对话示范如下:

T: What’s the matter?

S1: I’m cold.

T: Don’t worry. Here’s a coat for you. Please try it on.

S1: OK, I’m not cold. Thank you.

从示范的对话中,教师把以前单元中学过的句子Don’t worry.和Please try it on. 恰到好处地移植到这里,使得原本很少使用的句子在合理的情景中再次得到运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对话也更富情趣,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跟随教师的示范,学生们也开始大胆整合,如当S2说到tired时,S3说道:“Don’t worry. Here’s a chair for you. Please sit down.”;当S4说到thirsty时,S5说道:“Don’t worry. Here’s a glass of juice for you.You can drink it.”学生们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知识的金钥匙,学用结合起来,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涨。

四、重构,使对话转向话题表达。

在特定的对话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能够大胆模仿并创新对话,使得课堂智慧流淌,精彩生成,若脱离这个展示平台,如何使学生们依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呢?经过思考与实践,我觉得对对话文本进行重构,使之形成主题性独立语段,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运用非常有用。如牛津小学英语 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一单元,当句型教学拓展操练结束,我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思路组成了一段小短文:

The English club(或New friends)

Hello, I’m Liu Tao. I’m from China. I’m Chinese. I speak Chinese. I often go to the English club. Today I meet some new friend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re. Yumi is from Japan. She’s Japanese. She speaks Japanese. Clare is from France. She is French. She speaks French. Ken is from Australia. He is Australian. He speaks English.

We are all in the English Club. We speak English together and we are happy together.

这样一个短文形式不同于对话,而它却完全来自于课堂对话教学,体现了对话学习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所形成的这个独立语段,它有一个与单元教学相同或相匹配的主题,其内容实际上是对当堂所教对话的一个小结,切合整体教学的理念。学生长此以往对一个topic运用所学句型进行阐述,其独立组织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写作水平也将相应提高。更值得庆幸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输入转为输出,在这个过程中它实现了英语学习技能的互换,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并举。

那么在丰实对话内容的时候,是不是越拓展、越加深内容就是好呢?当然不是,所谓“过犹不及”。在拓展教材时,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切勿“好高骛远”,盲目追求“深度”、大输入、大输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盲目乐观。对话拓展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对话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

           要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接受能力的高低,选取切实可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宜多也不宜少,多了学生吃不了,不易消化;少了学生吃不饱,充不了饥;要让学生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饱。

2.拓展内容要兼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学内容不仅要跟学生的学情结合,还要跟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考虑,所设定的教学内容是能获得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的,那么这个内容的确立是适当的。




参考文献:

译林出版社.20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南京: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