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 走进教材 ——追寻真实的课堂教学 2021-07-09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贴近学生   走进教材

——追寻真实的课堂教学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刘敏瑜

  在《理想课堂  让教学真实发生》一书中,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之一、新疆小学语文教学的领跑者——鱼利明老师主张返璞归真、贴近生活的课堂。不论是设计、对话、评价还是情感、写作、结课,都以“真实”为底色。追求真实,贴近学生的需求、契合教材的价值、遵循学习的规律,在他的课堂上灵感闪现、激情洋溢、灵性与活力任意舒张。

  阅读《理想课堂  让教学真实发生》,可领略新疆名师真切扎实的教学主张,欣赏新颖大气的教学设计,感受独属于他的名师成长之路。

  鱼老师告诉读者要寻觅“真实”的芳踪,就要学会多视角教学。从文化视角、文体视角、组文视角、写作视角、从单篇到整本的视角、读者视角这些不同的角度去读教材,带着问题去研究,站位更高、视野更广,能找到语文教学至简至妙的姿态。

  “教学实录”一栏中看到了《“说明文组文”教学实录与点评》,恰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五上的习作单元。机缘巧合,教材变更两年,我两年据守在五年级,这个单元的教材在课堂上实践了两轮。曾经尝试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整合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太阳》的教学中设计了《初试身手》的练笔《介绍东方明珠电视塔》、把《白鹭》的改写放在了《松鼠》一课的课堂中、在《习作5:介绍一种事物》的课堂上结合了习作例文《鲸》,想着物尽其用、巧妙搭配,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忍不住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浏览书中的课堂实录,不禁叹为观止。鱼老师的设计极其大胆新颖,他从组文视角开展教学活动,把《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四篇课文放在了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用《太阳》作为复习说明方法的例文,最后又用《只有一个地球》《各具特色的民居》作为自学延伸。一条主线串起一溜说明文,解决两个问题“了解说明方法”“运用说明方法”。容量之大,令人瞠目;方法之妙,由衷赞叹。敬佩之余,扪心自问:你敢这样上课吗?回答是:不敢。为什么不敢?客观原因是所用版本不尽相同,而根本原因是没有对学生何来何去的充分了解、没有对教材鞭辟入里的透彻理解,怎会有这样大开大合的胆气,怎么会有这样精简准的设计?所以课堂会那样小心翼翼,讲得少了担忧学生听不懂考不好,讲得多了又着急任务艰巨,时间不够用。

  要解决眼下课堂教学的矛盾,鱼老师也给出了答案“别只羡慕名师解读文本的深厚功底、课堂语言的精妙绝伦,看看他们脚下,那是一条用书籍铺就的坦途”。显而易见:在“学生”和“教材”两条时间轴上反复几个来回,研读“学生”,他们从哪儿来,即将走向哪儿;研读“教材”,它们承接的是什么,又将开启什么。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所有的“反复”和“来回”都要在书籍中探索,在思考中进阶,在实践中锻造,更新我们的理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才能营造真实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