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学:打开叙事性作品教学的一扇窗户 2021-07-09
网站类目:工作室概况

叙事学:打开叙事性作品教学的一扇窗户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 蔡海峰

近一年,阅读了以《叙事的本质》为代表的一系列叙事学的作品,拓宽了自己对叙事性作品教学的视野。

叙事学是关于叙事的科学,其主体内容是“叙事”。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研究,我们发现:叙事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去理解。首先,叙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其次,叙事是叙事文本讲述的科学;再次,叙事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一、“叙事学”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认识

“上帝创造人是因为他喜欢故事”,一位犹太法学家如是说。这一关于上帝造人的解释虽然听来有调侃的意味,说者却是认真的,而这其中也蕴涵了这样一个命题:故事与人类以俱来。

难以计数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对故事的叙述有着浓厚兴趣,因为如利比里奇等人所称:“人们天生就是故事的叙说者,故事为人们的经历提供了一致性与连续性,并在我们与他人交流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一些哲学家将叙事上升到人类认识与表达世界的基本思维方式的高度。人们主要以叙事的形式,如故事、借口、神话、做事的理由等来组织所发生的经验和记忆,而且通过叙事,人类获得对世界的新的认识,通过故事投射、话语投射等心智活动促进心智的发展,对认知能力进行锻炼、强化和提高。叙事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言语活动和话语事件,是人类借以组织人生经验的主要方式,它如同人类的呼吸一样与我们如影随形。

借助于对“叙事学”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认识,明确语文学科的育人方向:发展叙事智慧。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体现在能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灵活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真实或拟真的语言环境中,依据对象,场合和目的,准确、高效、得体、艺术地将故事进行再造。在叙事的过程中发现并提炼出语言运用的规律,形成言语经验,进而在生活化的语境中加以实践运用,从而化知为能,熟能生智,提升表达的智慧。

二、“叙事学”是对“故事叙述的艺术”的理解

叙事学是研究叙事性文本的科学。“叙事学”一词最早由茨维坦·托多洛夫在1969年提出。关于叙事学概念的界定,罗钢在《叙事学导论》中定义为“叙事学是研究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故事、叙事话语、叙述行为等,它的基本范围是叙事文学作品。”胡亚敏在《叙事学》中认为“叙事学是对叙事文的一种共时、系统的形式研究,它探讨的范围是叙事文的叙述方式、结构模式和阅读类型,它的意义在于为科学地认识叙事文提供理论框架。结合众多关于叙事学理论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叙事学作为故事叙述的艺术一般研究叙事文的三大方面:叙述方式(叙事文表达的形式,即构成叙述话语的各种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叙事文内容的形式,故事组成要素如情节、人物、环境及其结构)、叙事学的阅读(叙事文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借助于“叙事学”是对“故事叙述的艺术”的理解,挖掘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形成叙事图式。叙事常展现的生活是围绕人物“问题解决”和“目标实现”的过程。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引发主角产生困扰的事件、引发的反应,主角为了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计划。人物总是在故事情节的摇摆和陡转中展现自己的命运轨迹。这些是叙事的基本图式。叙事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丰富和生长故事图式的过程。文本图式在生长的过程中一般经历“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读者在叙事中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维轨迹和情感路径,并纳入自身的叙事图式之中,稳定和丰富原先的叙事图式。

三、“叙事学”是对“语言教学的方式”的实践

“叙事教学”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新的思路、理念和方式,是将教学的某个过程及教材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的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语言学习情境,充分协调地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力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台湾叙事学者曾肇文认为叙事教学指讲故事当作课堂叙事内容的起点、教学探索的主要来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不只局限于某个故事内容,而是由故事向外放射而扩大延伸,最终还要回归到故事的中心主旨。由此,我们可以把叙事教学理解为将课程内容设计成个故事,使学生在经历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因此,叙事教学是通过一个故事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用作为讲课内容的主线,故事中蕴含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学生在经历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在叙事教学过程中实现叙事性作品的文本中心、作者中心和读者中心的有机结合。

借助于“叙事学”是对“语言教学的方式”的实践,探索语文学科的实施路径:丰富叙事体验。一是叙事的心理过程:叙事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提取与识记”“区分与梳理”和“整合与表达”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言语材料的“提取与识记”,主要从文本以及母语环境中获取,是对言语材料中相关信息的汲取与储存。第二阶段是相关信息的“区分与梳理”,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学生联结已有的言语经验,进行区分和梳理,形成新的言语信息。第三阶段是言语信息的“整合与表达”,依据一定的形式,对新的言语信息结构化表达。二是叙事的图式思维:叙事性作品一般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等顺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的过程中一般以人物的言行作为主要内容,如常常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和推进故事的发展。这些就是“图式思维”。叙事就是借助叙事性作品中事件的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等构建话语框架,使讲述的内容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中心突出。三是叙事的交际功能:叙事在真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常常通过叙述见闻来讲述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也经常听取别人的故事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人们也时常通过讲故事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真实语境下的复述活动还原了故事与人、生活世界的真实关系,通过积极的言语和鲜活的言语实践活动,体现了言语的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