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已有学习经验,通过回顾复习,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并能仿照例文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联系生活,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6个表示公共场所名称的标牌,并初步了解这些场所,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的兴趣。
3.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梳理,学习构段
1.本单元的课文中,有许多段落,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
出示:《赵州桥》第3自然段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
(1)自读,这两段话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细读,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
2.学生交流。
要点1:作者围绕“赵州桥很美观”,写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具体描述了各种姿态的龙。
要点2:作者围绕“画上街市的热闹”,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和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3.小结:这两段话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先概括写后具体写,这样能让读者一目了然,一下子明白段落的意思。
4.再来看这两句话,出示例文: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
(1)读一读,这两句话分别围绕哪个意思写的?请用横线划出来。
(2)比一比,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1: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方式介绍事物的某方面特点,概括写与具体写之间用冒号隔开;
要点2:具体描写时都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例举。
5.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你能照样子,围绕下面的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吗?(任选一个)
(1)节日的烟花真是缤纷绚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秋节的月饼品种多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以上设计遵循了语文能力发展规律:感知印证——梳理总结—— 初步运用——形成能力。在教学精读课文《赵州桥》时指导学生初步感知这种构段的方式及其特点,在教学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再次印证这种方法,此处“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方法的环节。把“词句段运用”前置学习,是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从而形成语文能力。)
板块二 连贯动作 有序表达
1.出示蔡伦造纸过程的段落
(1)读读,这段话写了什么?(蔡伦造纸的过程。)
(2)对照流程图,圈出表示蔡伦造纸动作的词语。
(3)流程图上的这些动词,可以交换位置吗?(体会介绍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
(4)小结,这一段话为了写清楚蔡伦造纸的过程,用了连贯的动词,有序地表达,表达很清楚。
2.在生活中,我们也做过非常有意思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捏泥人等,如果我们也能先设计动作流程图,借助流程图来介绍制作过程,将会非常有序、清楚。就如过端午时,我们快乐地包了粽子,你也能照样子来介绍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吗?
(1)我们先照样子完成动作流程图,以下动词供选用。
(“挑”、“卷”、“捏”、“塞”、“绕”“放”、“裹”、“系”“穿”“捆”)
(2)对照动作流程图,你能根据这些动词有序地介绍包粽子的过程吗?先自己说一说
(3)在小组里交流,再说给全班同学听。有以下几个评价要点:
◆制作的过程是否说完整了?
◆制作的步骤是否说有序了?
◆所用的动词是否合理了?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说一说”“写一写”的设计,让学生在经历“我眼中的传统节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同时,学习语文要素,感受传统文化。在活动中学习读写,在读中学写,在写中阅读,实现读写融和发展,实现研究能力与文化精神的同生共长。 )
板块三 聚焦标牌 读读识识
1.出示标牌,认读词语
我们走在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标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标牌给同学们认一认。
要求把标牌读正确,注意“税”“档”等七个生字的读音。
2.链接生活,了解标牌
出示6个标牌场所的有关图片,联系生活,你知道这些场所都是干什么的?你对哪些地方比较了解,选一个来说说。
3.小组合作,标牌归类
(1)课外我们收集了有关场所名称的标牌,拿出来,读一读,在小组内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场所。
(2)每个小组把收集的标牌试着按照“( )局、( )馆、( )室、( )站、( )市场”5个类别进行分类,其它的专门归一类。
4.课外延伸,标牌文化
“局”“馆”“站”“市场”,标牌命名是有文化讲究的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如果多注意这些标牌,不仅能多认识字,还能学到好多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园地》的内容设置绝不是孤立的,此“识字加油站”,除了承载识字的目标,还得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些场所的功能,更要激发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学语文的学习意识。以上设计准确揣摩教材编者的真实用意,联系生活,关注综合性训练,将外显与内隐的语文训练内容进行巧妙的融通,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板块四 积累常识 传承文化
1.我会读。
出示四类传统文化常识,借助拼音读正确,重点读准“雅人四好hào”。
2.我来说。
这些传统文化常识,你对哪一方面比较熟悉,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①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特的传统书法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
②琴棋书画,在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是文人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故合称琴棋书画,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
③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被中国人称为“四君子”。
④望闻问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3.我能背。
(1)我们发现这几类传统文化常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特点?(四字属于同一类,分别表示一种事物。)
(2)根据这样的构词特点,同桌两人进行词语对对碰,试着合作背诵。
4.我知道。
(1)像这样有意思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有许许多多,除此之外,你还对哪些传统文化有兴趣呢?出示:
戏曲四功:唱念做打 戏曲四角:生旦净末 传统文学:诗词歌赋 古代兵器:刀枪剑戟 |
(2)生活处处有语文,多阅读,多积累,关注这些传统文化常识,语文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会越来越爱上语文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日积月累”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上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词语离学生较远,学生不熟悉,教学时先引导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补充,补充介绍时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直观、更生动,帮助学生理解积累,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范文1
节日的烟花真是缤纷绚丽:有的烟花起初里面是黄色,到最后却变成紫色了;有的喷上天空,绽开了银白色的花朵,随后像流星似的落到了屋檐上;有的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云霄,像小天使头上的一个个光环;有的烟花如同蜜蜂出巢,四面纷飞……
范文2
中秋节的月饼品种多样:有果蔬月饼,馅料主要有哈密瓜、凤梨、荔枝、草莓等,清新爽甜;有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美味又清凉;有黄金奶油月饼,饼皮奶油味十足,色泽呈黄金色,口感极佳哟;还有迷你月饼,小巧玲珑,做法精致考究,一口一个吃得爽……
范文3
开始包粽子啦!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挑出两片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塞上满满的糯米,然后再用粽叶一层又一层地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觉得米再也不会漏了,最后就小心翼翼地用绳子捆住。
作者姓名:王益红 单位: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手机号:15861617651 邮寄地址: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
邮编:214400 身份证号:32021919770629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