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2017-10-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学校美育除了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积极进行艺术课程改革外,我们还应对其他各学科的课程改革与美育的渗透给予关注并积极参与。学校美育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一重任,仅仅让学校艺术课程来承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学校各个学科都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如何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思想,美育在各科教学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无论是哪个学科,其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形式与方法、教材编排与设计以及教师的形象与表现等等都应该追求美,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让美的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求知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欣赏。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审美,注重美育思想渗透,与此同时,自己也享受到美的愉悦,美的陶冶。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美育的前提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必然地要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直接接触、互动交流最多,也就必然地成了完成既定教育教学计划和内容的最主要的执行者。因而,教师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种榜样。这个榜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而言,“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阳光”(乌申斯基语)。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求知与成才的欲望,使他们极具“向师性”模仿心理。优秀教师个人的教学与生活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是美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审美陶冶和熏染力量。


新课改前,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中学才开始学习英语,他们都具有极强的兴趣,而对课程的新奇感,也必定带来对本课程教师特别的关注度。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对本人的美感形象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生对你的钦佩、信赖、仰慕与向往。反之,不仅会给本课程教学带来负面效应,也会给审美教育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


1、教师外表美是学生审美的基础。仪态是一个人个性气质、道德品行、文化素质、生活情趣的外在表现。英语教师要给学生有那么一点儿“老外的”感觉。当然,这里所说的风度仪态美绝不是指那种举手投足间的故作姿态与穿着打扮上的追逐时髦。作为英语教师,既要有点儿外放型“西洋”现代风度,也不可丢掉内敛型中华传统礼仪;既不宜在穿着上过于“土气”,也不可装扮得妖艳奇异。总之,在风度仪态方面,我们应该在表现个性性格的同时,还要注意共性身份的特点,唯如此才能取得整体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2、文化修养美是教师激励学生的重要内涵。现代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本门学科较深的造诣,而且应该具有相关学科较广的了解;不仅应该具有丰厚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具有广博的文学艺术和美学知识。如果一个英语教师仅仅懂那么一点儿“ABC”,而在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哲学政经、科学常识等方面表现得相当贫瘠甚至于一窍不通的话,很难想象怎么与学生互动交流。还有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该能够倾其所学内化为生活处事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的表现——修养。应能严于克己,控制情绪,宽以待人,虚怀若谷,这些似乎人人知晓,但真正做到却并不简单。学生考试不理想,教师没有认真思索、探究原因就对学生大发脾气、强加责备在学校里大概是屡见不鲜了吧?!那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文人相轻,贬他抬己的现象在校园里尚未绝迹吧?!教师在文化修养上的浅薄,只会给学生留下十分恶劣的影响,根本不可能获得学生的敬重,产生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不要说在学生中产生审美教育影响。


3、道德心灵美是教师赢得学生的根本所在。孔子曰:“尽美矣,也尽善也”。教师从事的是“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肩负着为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而育人的重任。契诃夫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柏拉图也曾指出:身体美与心灵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可见,教师形象的美感设计,是教师个体美的最高境界,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审美化的终极目标。


二、教材的美育因素是美育的基础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各类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如何避免学生对学科教学有枯燥乏味之感,从而降低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将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美感因素,将教材中蕴含的真善美结合为一个统一体,调动学生一起参与探究、发现、享受,把深奥的知识学习与动情地审美享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知之,还要好知,更要乐之,以促进学生心理结构全面健康地发展。如同汉语言一样,每一种民族的语言都有其自己的审美特性,英语也不例外。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供挖掘的审美因素随处可见,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本身是否首先具备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1、语言本身。就英语语言本身而言,就有许多美感因素。如发音规律中有一例,在[k][ɡ]音素前的字母“n”为什么不发前鼻音[n]而发后鼻音[η],教师若能把三组爆破音与三个鼻音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位置进行比较,再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这一问题,结论就不需教师言而学生自明了;又如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与过去分词,大多数教师只知道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不规则中进行归类,合理编组,分别列段,让学生诵读,如顺口溜一般琅琅上口,于美感体验中自然熟记;再如倒装句的问题、多种避免头重脚轻特殊句式的问题、同样意思不同句式表达的问题、句式省略的问题、被动语态的问题、couldwould及虚拟语气的问题等等等等,我们都可以从审美的视角出发,引导学生一起研讨语言现象,并于此过程中与学生共同享受语言美感。


2、教材内容。从小学学英语教材中各种文体的内容来看,美感因素更是举不胜举。这当中,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篇章,有富于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还有反映国外风土人情的介绍等等。对待这些内容的教学,我们的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往往并不十分重视教材内容的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也不研究教材内容的思想内涵与语言特色,更不去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美感因素与审美价值,还只是一味地拘泥于惟语言现象的研究与教学,把本学科教材当作僵死的语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迫令学生死记硬背一些语言现象,别说这本身就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原则,即便是为了考高分这样极端功利的目的,也未见得就能如愿以偿。我们为什么不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教材内容的美感因素,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审美体验与审美享受的同时去获取文化知识,了解大千世界,感悟人生哲理,确立价值观念呢?


审美教育对于智育的促进作用,可以归结为“以美引真”,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发展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规律进行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学科教学当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美感因素,激发学生对美的强烈追求和对真的深切体验,往往带来对真的探究与发现,带来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的创造力的迸发。


三、精心构建课堂教学是美育的关键


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的艺术所需要的也就是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加以巧妙地安排。这里所谓的“安排”,即就是指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的综合安排、合理布局,是他们之间关系和联系的优化处理。教学结构是一种艺术形式,形式固然必须服从、服务于内容,但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有其自身独立的审美特征。优化的、具有其独特审美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必然会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与关注。


在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美感框架时,除了应具有各科课堂教学结构共性的美感特征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本门学科的特点,有其个性的美感特征。


1、课堂内容的处理。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模式在很大成分上是仅仅围绕语言问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出题学生练习,学生展示教师评判,整个课堂活动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广泛的、深入地互动与和谐的情感交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丝毫的审美体验。久之,学生便产生一种沉重的负担感,一上英语课就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其实,我们可以有很多的课堂结构形式来改变这种状况。


2、课堂环节的把握。记得初为人师时,一位老教师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优秀的英语课的课堂结构,应该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是啊,没有引人入胜的开头,无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没有跌宕起伏的中篇,不可能叫学生爱不择手;没有详略得当、错落有致的处理,不足以引导学生进入胜境;没有留有余味的结尾,又怎能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体验与欣赏。在确定了一堂课主题内容的同时,我们应该根据这堂课的语言信息量,把握好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信息处理上有密有疏,在时间分配上有多有少,在节奏控制上有慢有快,在多媒体运用上有视有听,如此,使学生既有紧张时,也有轻松处,注意力集中而又不感到疲劳乏味。一堂课的结尾通常以作业的布置为标志,有不少教师通常以现成的机械训练为唯一,我们为什么不能留一点儿思考的问题给学生呢?!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艺术化、审美化的处理,这本身就是课堂活动的审美施教的重要内容。把课堂教学的智力内容与组织活动的审美形式结合起来,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调动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能收到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双重效果。


3、课堂氛围的控制。


课堂活动的审美施教,还在于创设一种合乎教材内容,合乎学科教学特点,合乎学生心理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氛围应该是多样的统一,严肃而不死气沉沉,热烈而不秩序紊乱,轻松而不缺乏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带给师生以审美享受,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井然有序而无沉重疲劳之感。英语教学尤应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控制。语言的功能就是交流交际的工具,然而,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交际,如果在我们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还不能让学生充分地使用、热烈地讨论之,那么这堂英语课的美感恐怕就无从谈起了。有时,唯恐课堂秩序控制不了,讨厌少数学生的“抢嘴拦舌”,教师便用严厉的态度、愤怒的斥责、甚至是无情的惩罚来迫使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位子上,“认认真真”地听他讲,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对提高教学效果毫无作用,而且也失去了审美教育的意义。其实,不用害怕少数学生的“抢嘴拦舌”,更要鼓励更多学生的热烈讨论,让学生们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参与、体验、学习、探究,正是我们教师要追求的课堂教学氛围。


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地品位语言的精彩,充分地享受语言的美妙,帮助学生学会在审美欣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审视美、欣赏美、追求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