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研讨
云端相聚学课标 领航方向促成长 新课标学习系列活动(一) 2022-06-14
网站类目:在线研讨

云端相聚学课标  领航方向促成长

——薛法根江阴工作站、夏江萍名师工作室

新课标学习系列活动(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正式颁布,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尽快帮助学员们理解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语文课堂,薛法根江阴工作站、夏江萍名师工作室特组织安排“新课标,新教学”专题系列学习研讨。611日下午,学员们相聚云端,开启学习之旅。

袁君琳、赵静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微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示儿》,为大家生动展示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杨文华老师做了题为《新课标的教学建议》的讲座。他从“转变”这一角度深入解读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样态:要从重“知识技能”到重“核心素养”、从重“课文内容分析”到重“语言文字运用”、从重“静态知识能力”到重“动态语文实践”、从单篇课文学习到整本书学习、从教“课文内容”到教“方法策略”。杨主编对比新旧版本《课标》表述,结合名家课堂实例,深入浅出阐述新课标理念,明确如今课堂最要紧的是寻找学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关联,并鼓励老师们吸收老一辈教育家的经验,传承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随后,学员们结合思考,交流观课感受和学习心得。

曹芸老师认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创设了形象化情境,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情趣。老师教学生捕捉意象,抓住关键词感悟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想象画面,在诵读中理解,达到“情与景”的完美融合,“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胡婷老师聚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课畅谈得与思:轻重相宜,层次分明,从画到情,自然轻盈。结合新课标,胡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求整——实现思维递升;有“法”——实现想象达成。

徐燕老师观课之后,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她认为《示儿》一课注重文字的积累和梳理、情感的体验和感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她也希望课堂上能更多体现学生学的活动。

李秋云老师认为《示儿》一课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遵循文体教学规律。课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她也提出整合课堂板块,充实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建议。

吴怡琨老师认为袁老师的课板块清晰,层层深入:扣题入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入境品悟,知诗意明画面;出示生平,升华主题。

冯喜伟称赞袁老师能在古诗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如用熟悉的事物来写陌生的事物,如何来写好动态的画面。赵静老师通过梳理陆游生平的一组诗句,来体会诗人爱国情感,这样的设计很巧妙。

季勇校长指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其语言的精炼含蓄,希望老师们能细读文本,推敲字眼,发现玄机,打开古诗教学的独特路径,教出古诗的特别之处。

 

最后,导师夏江萍老师做活动总结。她充分肯定两堂课的优点:对诗中的景物、意向、情感、语言特色有非常敏锐的感知;对内容有深度的理解;教学结构比较开放。同时夏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活动要更鲜明;方法策略要更明确;诗歌特色要更凸显。她建议所有学员老师不仅要对外感知,更要内在反省,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产生独属于“我”的建构,产生新的思考,生发契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任务设计。

相荡成涟漪,相击生灵光。思考、交流、碰撞、收获,薛法根江阴工作站与夏江萍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携手同行,学习新课标,探索新教学,相信他们众行致远,找到方向,一路耕耘,一路成长。

                                   撰稿:刘敏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