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七律·长征》江阴实小朱敏豪 2023-10-02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朱敏豪 所在单位:江阴市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3-06-20 执教地点:江阴市实验小学 执教内容:六上《七律·长征》 参加对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说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四句诗的意思,理解诗人心中“暖”和“寒”的原因。读出全诗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2. 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感受诗人反差手法的运用,理解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体会反差手法的运用,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飞夺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任务一:读出节奏韵味,发现诗歌统率

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刚才,我们读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知道了这首诗是围绕“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写的。

二、任务二:聚焦“万水千山”、品长征之难、悟红军气概

1.聚焦万水千山

1)长征到底难在哪呢?——(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

2)那作者又选了哪些山和水来表现远征难呢?我们先来看颔联和颈联。 

(3)请同学们读一读,圈一圈,想一想,作者在这两句中选了哪些山和水,这些山和水有什么特点?

2.品长征之难——翻山
1)同学们读的很认真,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了哪些山?——(五

岭、乌蒙)。它们的特点分别是——(逶迤、磅礴)。你们真会发现!

2)老师带来了两幅图和两段文字资料,你能根据资料选一选哪座是“五

”,哪座是“乌蒙”吗?

(3)指生回答:第一幅图是五岭,因为资料中说五岭是五座山脉组成的,绵延六百多公里,跟第一幅图一样。

4)谁来画一画你眼中的五岭?——(又高又长的波浪线)

5)那第二幅图就是乌蒙山了,看资料海拔高达2900米,看图更是高耸入云,谁能画出这种磅礴的气势?——(高耸的山峰)。

6)说得好,画得更好!现在,你们一定能把这两个词语给读好了,谁来试试?——(读得真棒!)。接着,女生读“五岭”,男生读“乌蒙”,预备起——

7)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选这两座山了吗?——(一座特别高,一座特别长,红军要翻越这两座山真是太难了!)

3.悟红军气概——革命乐观主义

1)那红军战士对着两座山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感受到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看看这两句诗。

2)指生回答:是蔑视的,是大无畏的。

3)从哪看出来的?——(腾细浪、走泥丸)。那请你来画画,什么是“腾细浪”、什么是“走泥丸”。

4)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就只是细浪、泥丸而已。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夸张、对比)说的都对,这种极致的夸张和对比,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板书:反差

5)除了这种巨大的反差感,你还读出了什么?——(我读出了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我读出了红军非常乐观)。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山了吗?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红军“远征难”,更体现了红军在这些困难面前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英雄气概!

6)让我们读出这种豪迈气概!指导朗读。

4.品长征之难——渡江、悟红军气概

1)同学们,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读读颈联的两句,想一想毛主席又挑选了长征途中的哪几条水,为什么呢?结合诗句与研学单上的资料单,与同桌讨论讨论。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一下?

2)指生回答:作者选择了金沙江和大渡河两条水。

3)那你找到作者选择他们的原因了吗?——(我觉得是因为红军在这两条江上都打了胜仗)。真棒,你结合了资料袋,找到了原因,分析得有理有据。那是哪两场胜仗呢?我们一起来看资料。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崇山峻岭,江面水流湍急,敌人又派重兵把守。蒋介石亲临贵阳指挥围剿,妄图在金沙江畔一举消灭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率领下,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调出了金沙江守敌。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飞夺泸定桥: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桥头还有敌人的重兵把守,当时的情景叫人看了心惊胆寒。但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匍匐前进,不怕流血牺牲,用自己的身躯和鲜血铺路,终于夺下了泸定桥。

(4)虽然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但是红军战士的心情是一样的吗?都在摇头,那为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从资料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5)先来看到巧渡金沙江一战,谁来说说这场胜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费一枪一弹)。说明红军战士是靠——(智慧)打赢这场仗的。

(6)此刻红军的心情是怎样的? 喜悦的,高兴的,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暖)。

(7)与巧渡金沙江暖洋洋的心情不同,战士们虽然强渡了大渡河,夺下了泸定桥,但心情确是——(寒)的,冰凉的,这又是为何呢?不急,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相信看完之后你就有答案了。

(8)交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战士们为了夺下泸定桥,英勇无畏,作出了很大的牺牲,这场战斗很悲壮。

(9)说的真好。比起依靠智慧巧渡金沙江一战,飞夺泸定桥靠的是红军的——(勇气)。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红军打了胜仗,心里却是——(寒)的吗?

指生回答:因为红军虽然赢了,但是牺牲太大了,战士们的心里都不好受。

说的真好,你做到了真正的感同身受。

10)小结:颈联两句,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两次重要的渡江战役。一智一勇,一暖一寒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1)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红军战士不同的心情对比。女生读前一句,男生读后一句。预备起。

5.迁移学习“岷山”

1)学到这里,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结合资料,说说作者作者为什么在尾联选择“岷山”吗?

2)指生回答:因为岷山是长征翻过的最后一座雪山,翻过岷山,就代表长征迎来胜利,因此岷山具有重大的意义。

任务三、、总结板书,感受文章表达特色

1.总结:同学们,这首诗先从面上概括的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再从点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三山二水,具体表现红军远征的困难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气概,这就叫点面结合的表达手法。同时结合山水险阻与红军“只等闲”态度的强烈反差,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远征之难,更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2.齐读:朗读体会,读出英雄气概

(1)最后,让我们带着新的理解,跟老师一起读好这首诗(出示毛泽东书法作品)。这是毛主席亲笔写的,他不仅是军事家,在艺术上还很有造诣呢。

(2)齐读。 

任务四、作业布置

1.背诵《七律·长征》

2.寻找毛主席诗词中的大山大河,并结合主席的生平探究为什么他在诗词中如此酷爱描写大山大河。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反差

                          千山         三山

                               点面结合

                          万水         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