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修 内化理念 2023-10-05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王钰 所在单位:江阴市璜塘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3-07-13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阅读心得交流 参加对象:工作室第三小组成员

主题研修 内化理念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阅读心得


文学阅读与表达一直以来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设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一任务群,与传统的文学作品选文单元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文选内容单元,而是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和精神成长需要出发,围绕大主题设计大情境与大任务,结合单元主题、情境与任务、选择与之适切的文学类文本,设计一个个具有逻辑关联的语文活动。近期研读了《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的第六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通过理念解读、案例呈现、教学讨论,更是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

一、理念解读明思路

在这一小节的解读中,分为发展历程、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与组织、活动组织、评价设计五个部分,让我们明确意识到这一学习任务群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休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故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关注语言文字作品的形式,从中感受形象、体会情感、玩味意蕴、体察效果,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有意识地尝试进行审美创造。

二、案例呈现促反思

由于本学年自己担任的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所以在案例呈现这一部分,我更多关注的是“案例一 秋天的诗”。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编排了《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在我自己教学这一单元时,能够明确这一单元是关于感受大自然的,但是具体设计教学活动时仍是按部就班一课一课地教学。也曾思考过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设计教学,但又不知如何把它们都整合在一起。完案例一,再对照后面的教学讨论部分,我便被这一份精彩的任务群设计惊艳了,进而生发出感叹“原来这个单元还能这样教!”“这才是有趣又有效的任务群!”

1、创设情境依据设计背景

第一学段的儿童贪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是在理解方面比较弱,阅读能力不强。并且,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情感认识比较浅显,并不深刻,好奇、想象需要有合适的载体。恰好,童诗能较好地引导儿童感受自然之美、初步体验文学阅读的乐趣。案例一中,设计者从贴近儿童生活的角度,从品味丰富多样语言的角度,从诗性思维创造学习的角度来考虑,结合单元主题要求,围绕“秋天的诗”这一主题设计了三个情境任务,“这是一句诗”让儿童在具体指向的情境中感受童诗、了解童诗,“我写一句诗”一目了然,目标明确,“童诗发布会”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爱上写诗、爱上创作。三个情境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在会读的基础上会写再到提升创造,让儿童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感受秋天奇妙变化的同时感受诗歌的美、积累词句经验、丰富生活经验。

2、制定目标立足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凝练为“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秋天的诗”这一主题学习活动中,设计者的目标制定旨在通过季节变化过程中大自然的奇妙让儿童感受美,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儿童学习通过想象还原文字画面,并且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借助“灵感涂鸦卡”模仿、创作有诗味的话等。十分贴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并且能够贴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聚焦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目标的达成既不过分简单也不过分困难,让儿童在有兴趣学习的同时能够继续深入学习。

3、设计任务体现深度学习

“秋天的诗”这一主题的学习任务更多的聚焦于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任务一,在同一单元不同的课文中、在其他的诗歌素材中抓取相同的文学要素,用词组对对碰、词组接长龙、捉住回声、寻找回声等游戏方式感受童诗的韵律美,通过找不同、画“外衣”、排排队等方式感受童诗的样子美。通过重重叠叠的乐趣、颠颠倒倒的乐趣感受童诗的趣味动人。任务二,是在任务一初步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灵感涂鸦卡”、绘本拓展、演读交流课文《四季》,进行仿写,比任务一的感受童诗更进一步,为任务三的创作打下基础,最终作为支架、依托,让孩子能“发表我写的诗”。从任务一到任务三,学习任务的设计具有递进性,层层深入。

4、注重过程转变评价方式

从评价目的上来说,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积累为主,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原最真实的情感,倡导引入多元文化,为学生展示更广阔的世界。伴随着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学行为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在案例一中,内隐性能力外显化评价体现在各个任务环节,如任务一中的“最美电图”,画自己的小诗表情图,读出自己对小诗的感受;如任务二中的“灵感涂鸦卡”“《落叶也疯狂》创作卡”,任务三中的“展示我集的诗”“发表我写的诗”等都是将原本不可感知的能力转化为可感、可视、可评的能力。

三、教学讨论生感悟

通过对照研读第二小节案例呈现和第三小节教学讨论,回顾自己这一学年的教学过程,有太多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感受——模仿——创造,在探索的路上,我也是一名学生,那么我想我可以先通过研读、模仿优秀的案例来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比如案例一“秋天的诗”就是以秋天这个季节的变化为背景开展一系列文学活动,那么一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就是以夏天为背景的。校园里有一条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书画长廊,从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出发,让孩子们做布置长廊的小主人,以夏天为主题,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围绕“夏日的景”也可以用上调适的建构方式,以《池上》《小池》《荷叶圆圆》《要下雨了》和语文园地六为基础,将一些课外绘本读物、自然科普读物选入本单元。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在游戏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了解文字表达的方式,从而进行仿写进而开始创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理论只有在行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往往最难的是走出的第一步!我们总在教学中提新课标提核心素养,但对它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以至于教学也不够深入。在研读学习的过程中,我不光能从理论上清晰了解理念,更重要的是能在案例和教学讨论中明白可以这样做!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常读常思、常行常为,不断积累,让自己的课堂在任务群的引领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