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 2024-09-10
网站类目:课堂实录 活动级别:省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4-09-10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课前谈话

师:李老师班上有人怕写作文,你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看来你们的作文都写得很好,推荐一位。

师:有什么好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要善于观察,我平时会多观察,记下来,成为作文素材。

师:随时需要,随时取材,高招!再推荐一位。

生:如果作文不能扣住题目,就会像流水账。

师:题眼即文眼,扣住题眼写好文章,必须给掌声,这是妙招。

师: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作家?

生:我最喜欢的作家是沈石溪,他的动物小说是结合自身经历来写的,读着很有感触。

师:真情流露自是好作品。

师:同学们,爱读书爱思考的你们真喜欢。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读一读,先标好小节号。

一、导入课堂,明确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题只有一个字,一起读——

生:盼。

师:猜一猜,作者为什么用“盼”这一个字做课题?

生:可能是因为文中的主人公特别盼望一件事。

师:文章是围绕“盼”来写的。还有谁说?

生:盼的不一定是一件事,还有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

师:与内容有关。都是围绕“盼”来的。这是上学期第五单元的课文,还记得萧统这句话吗?

(出示: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师:立就是确立,立意嘛,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或者说中心。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什么?(盼)作者是如何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话题。

(板书:中心)

师:刚才读书时有没有注意到作者是谁?(铁凝)了解她吗?说说看。

(出示作者简介)

师:铁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写作非常优秀。

师:中国作家主席,写作非常厉害。今天你们要是学会了她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方法,你也可以变得非常厉害。

生:我认为她是个非常高产的作家。作品很多。

师:太厉害了。

生:铁凝的作品非常贴近生活。作品的名字《哦,香雪》《麦秸垛》都是农村才有的。

师:来自生活才能打动人心。同学们,今天我们马上就要跟着这样一位大作家来学写作。

(出示 任务一:了解写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继续读课文。

二、学习任务一:了解文章写了什么。

师: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生:课文写的是我想穿新雨衣,于是一直盼望外面下雨。

(板书:盼穿)

师:这是个故事嘛,既然是故事,总要从开始说起,然后还得有结尾。谁再来说一下?

生:开头是蕾蕾得到了一件新的雨衣,于是盼望着下雨。最后终于下雨了,她如愿以偿穿上了新雨衣。

(板书:得到 穿上)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意就给点肯定的掌声。(掌声)对,这就全面、准确了。

师:同学们,一件小小的雨衣,为什么激发了作者的写作兴趣呢?先来看一看这件新雨衣,长啥样,谁来读一读?

(出示:第一小节)

生:读第一小节。

师:在蕾蕾眼里,这件新雨衣怎么样呢?

生:新奇。

师:怎么新奇法?

生:从来没见过长着两只袖筒的,以前的都是斗篷式的。

师:款式新,还有吗?

生:可以做的事情比较多,比如可以在下雨天踩水坑,捡石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以前的雨衣,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都干不了。

师:这是一件充满了自由味道的雨衣。蕾蕾有没有想到她的雨衣会长这样?

生:没有

师:所以蕾蕾打开的第一眼看到这件雨衣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生:激动。

师:当然也很喜欢。她有没有想到妈妈会给她带这么一件新雨衣?

生:没有

师:这是妈妈给她的一个SPURISE。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惊讶。

师:惊讶?换个词,什么?

生:惊喜。

师:这个词好,李老师写下来。(板书:惊喜)平时,在我们眼里,特别是在李老师眼里,这件新雨衣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在蕾蕾眼里不同。看看蕾蕾是多大的孩子?

猜猜,猜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师:三年级,大概也就是八九岁这样。你真会猜。给他掌声。(掌声)

师:为什么要给掌声,因为这个猜的很重要,作者铁凝正是以一个八九岁孩子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的,所以待会我们读的时候,也要以这样的视角去读文体会。

你看这长着两只袖筒的雨衣,就像一道电流,一下击中了蕾蕾的心,一种期盼穿上它的激动的心情。(师边说边画箭头)

师:作者围绕着蕾蕾的这份“盼”,又写了哪些内容呢?请你读一下要求。(出示要求)

生:默读课文3——17自然段,想想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师:明白了吗?拿出作业纸,写上姓名。

(学生自主学习,师巡视:写上姓名能够让我认识你,刚才很多同学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何浩文,你先来说。我认识你了。

生:写了三部分的内容。首先是盼下雨。

师:我打断一下,盼下雨,书上用的什么词?就是盼下雨的意思?

生:变天。

师:都可以的。(板书:盼变天)

生:接着下雨了,他又盼着出去。

师:盼出去,或者我们说盼出门。(板书:盼出门)

生:然后他妈妈没有给他出去,于是他盼着雨停,留到第二天再下。

(板书:盼雨停)

师:可不能全下完了,不然明天下什么呢?同意吗?

生:同意。

师:概括小标题我们从四年级就学了,何浩文同学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标题。

生:齐读:盼变天,盼出门,盼雨停。

师:真可谓时时盼,处处盼。作者实际上在悄悄告诉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生:每个小标题都有一个“盼”字,也就是作者在隐隐约约告诉我们写作文应该围绕着中心意思去写。

师:掌声。不能跑题,特别是隐隐约约这个词用的好,作者是藏在文章里的,被他发现了。

三、学习任务二:作者是怎么写的。

师:还记得16课是怎么围绕中心来写的吗?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在选择材料上面,方法有什么不同?先回忆16课,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生:是围绕第一自然段: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来写的。

师:也就是它的中心就是一个字:长。选择了?

生:选择了动植物、山河大地上的事物、人来写

师:单元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提示了我们两种选择材料的方法。(出示单元页)看,第一种(“从不同方面”加下划线)第二种(“选取不同事例”加下划线),你觉得16课是哪一种?

生:我觉得16课是选取不同事例。

师:动植物,山河大地,人?是哪一种?

生:是从不同方面。

师:17课呢?

生: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

师:那你能不能对照着16课,把表格中17课的内容填一填?

(出示表格)

生:我觉得盼这篇课文的中心就是盼望,他选择材料就是一个雨衣。

师:雨衣是个线索,他是选了这么几件?

生:几件事情。

师:当然这个事情是围绕雨衣来的。

生:然后他选择材料的方法是选取了不同的事例来写的。

师:理解到位,填写准确。看,两位作者都是写作的高手。(板书:选材)虽然选择的方法不同,可是都是紧紧围绕中心来选材的。再来看看这三件小事,打开语文书,看看分别在哪几个小节?

生:盼变天在第3小节。

师:盼出门?书上有时间提示。

生:盼出门是从第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师:因为第16自然段有一个吃过晚饭。看,从篇幅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盼出门的部分写得最长。

师:还可以说?

生:盼出门的这一段写得最详细。

师:也就是说,我们又跟着铁凝学到了一招,写文章的时候要有详有略。(板书:详略)

师:可是,夏天的长是活生生的看得见的,盼这种心理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怎样把它写具体的呢?读读要求

(出示要求)

生:默读课文,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画出你觉得写得最生动的地方,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主学习)

师:画好了和同桌交流下,碰撞下。

(学生同桌交流)

师:谁来先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从第5自然段到14自然段写得最好,写了她和妈妈的语言,侧面写出了盼穿雨衣的心理。

师:刚才他说了是语言,是两个人说的话,这样的语言我们给它个名称叫什么?

生:对话

(板书:对话)

师:既然是对话,我们就对着来读一读,谁来读蕾蕾?谁来读妈妈?谁来读旁白?

(指名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先给掌声感谢一下他们。蕾蕾你先别坐,我先采访你一下。大家可以作为亲友团,随时支持一下。

师:蕾蕾,你为甚什么要嚷着奔进厨房?

生:因为可能要下雨了,我特别兴奋,想穿上雨衣出去玩一回。

师:来,特别兴奋地嚷一下。

生:读:妈妈——(大声地)

师:蕾蕾你别坐,我还要采访一下。这刚一嚷完,你怎么就嘟囔上了呢?

生:我刚一回来,妈妈就让我听半小时英语讲座,根本就不给我出去地机会。

师:希望的火苗就这样被狠狠掐灭了。你的心情怎样?

生:有点生气,有点沮丧,有点无奈。

师:就带着这种心情,再来嘟囔下。

生:读:可是还差半小时啊——

师:嘟囔的声音要小一点,而且省略号告诉我们要断断续续的。再来一遍。

生:读: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有进步)

师:蕾蕾,请问既然你如此失望、生气,为什么不像刚才一样大声嚷出来?

比如说——可是(大声的)

生:嘟囔就是小声的,很生气,但又不敢说。

师:不敢说,说的很好。亲友团们,蕾蕾这时候如果和妈妈大声嚷道,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蕾蕾当时非常想穿上雨衣出去玩,他是用恳求的语气,如果是大声的,妈妈就更不让她出去玩了。

师:小心思在这呢。好吧。你嚷也嚷了,嘟囔也嘟囔了。妈妈让你去休息,你怎么又央求了呢?

生:因为离讲座开始还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如果妈妈让我出去的话,我肯定会玩个痛痛快快,但是妈妈却不让我出去,我心里非常难受。

师:非常不甘心,对吧?那你要诚恳地求,你再诚恳地求一下。

生:读: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师:亲友团们,他这样央求妈妈会答应吗?

生:不会。

师:我也觉得不会。老师教你,这里央求的灵魂是“啊”这个字,如果大家把“啊”这个字拉长了,让他拐几个弯,来每个人试试看,拐几个弯。你会了吗?来试试看。

生: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师:拐得行不行?谁再来拐一下?

生:啊~

师:难道要我上吗?

生:读: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啊”不仅仅是在征求意见,这是他在向妈妈干什么?

生:撒娇。

师:撒娇不是八九岁孩子的撒手锏吗?我们也来撒个娇。你是八九岁,不是十一二岁哦,你要有这样的视角的。

生:(齐)啊~~~

师:来,我再给你个机会。我把手臂借给你,我是妈妈,先摇起来。

生:老师不用,我会了。读: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啊字还是没有读好)

师:(笑)我把手臂借给他,他不要,他不相信,如果他抓住我的手臂摇几下,感觉马上就来了。来,我把手臂借给你。

生:读: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师:亲爱的同学们,多么有意思的对话。作者仅仅在写对话吗?

生:我感觉不是,她还写出了内心的着急、焦虑,盼望出去。

师:也就是说,作者铁凝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让我们听到了人物的内心。还有哪些生动的地方?

除了对话,看书。不要再想着“啊~”了

生:我觉得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也描写得很精彩。

师:说!

生: 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有大段的情景描写。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她把场景描写得很精彩。比如说第3自然段开头部分“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可以看出蕾蕾非常盼望变天。

师:所以说老天不会做天,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她什么心情?

生:她是非常焦急的。

师:焦急、着急都可以。说得真棒,特别是那个“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还有吗?

生: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我要补充,像第4自然段“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这也是描写景色的。她说在嘻嘻地笑,我觉得也表达了作者内心在嘻嘻地笑,因为她知道马上要下雨了,可以穿上雨衣出去玩了。

师:铁凝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环境也可以作为人物内心的代言人。板书:环境。

除了对话、环境,还有哪些描写很生动?

生:我觉得第16自然段,我想把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吃过晚饭,雨不停地下着,叭叭叭地打着窗……”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得生动形象。还有“我跑到窗前,不住地向窗外张望着……”这里的内心生动形象。

师:也就是说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篇文章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可多可多了。给你1分钟,从头开始,笔拿出来,看你能画出多少,比赛,开始!

生默读课文,找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PPT显示句子

师:看看你都找到没有,找到几句了。其实很好找,每句话里都有一个词,这就是心里想的。谁来发现一下?

生:都在写想或者心理想。

师:一个个说,都把它逮出来。

生:比如说,第3自然段“每天放学,我都在想……”这个“想”字说明后面就是心理活动描写。还有第4自然段“每天放学,我都在想”和“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虽然没有“想”字,但是也是一个心理描写,心里的一个活动嘛。第17自然段“一心想着”,也是比较明显的。18自然段也是“想”,还有“又像要蹦出来一样”写自己的心情很激动。最后20自然段是想的心理描写。

师:人家说半天了,密码都找出来了,不得给点掌声吗?

生鼓掌。

师:同学们,铁凝告诉我们直接的心理活动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那么你说说看,这些心理活动有什么好处?

生:我觉得这些心理活动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十分盼望下雨。

师:出示: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她是想不想呢?

生:我觉得是想的,她是因为不下雨,对老天失望了。

师:对老天失望,对妈也很失望。对谁,对什么都很失望。那用一个词,表示失望透顶的。说明心情怎么样?

生:十分糟糕。

师:十分糟糕,或者说非常灰心,灰心到了极点。(板书:失望)同学们,想得不能再想了,小心脏折磨得不行了,这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在想了不行之后的一个安慰。

你说。

生:我觉得还有16自然段“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特效,头上顶着乌云。我觉得蕾蕾现在就是头上顶着乌云,非常失望透顶、沮丧。

师:掌声。学语文要会想。我们也要感谢作者铁凝,是她给予了我们这样想象的文字。同学们,直接的心理活动也很精彩哦,也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

还有么?其实你看,除了对话、环境、心理活动,文章中还有很多对我的什么描写?对,动作,刚刚有同学说了。来,李老师就提供给你一组看一下。

出示:“天一下子”

师:看看这一段动作,哪里写得生动?

生:从“路上行人都加快了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把我和行人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心中的盼下雨,出去玩。

师:对比说得特别好,就像我站在这里和你一对比,你多高,我多矮。这一对比,行人是多么特别想回家,蕾蕾是——

生:放慢脚步,走得越慢越好。

师:作者通过动作,唉,你有补充,你说——

生:我觉得倒数两句“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伸手试了试”“兴奋地扬起头”“摔打着书包”“跑进”都是动作描写。

师: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件雨衣,她不会这么做,对吧?她的动作都是有点反常的。是不是?作者通过一些反常的动作让我们分明看到了她心中的盼。

师:同学们,来,我们来捋一捋,蕾蕾她的心情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呢?(板书:蕾蕾)得到雨衣是什么,来,大声说。

生:惊喜。

师:盼变天是什么?

生:着急。

师:盼出门,一开始是怎么样?

生:兴奋。

师:然后斗智斗勇,败下阵来,是什么?

生:失望。

师:盼雨停,一开始是担心,担心得就希望第二天能再下雨。(生说期盼)期盼这个词好,就用期盼。

师:正当她想得不能再想的时候,幸福突然来敲门,雨来了。怎么样?

生:喜悦。

师:喜悦可以,还不够。非常的激动,是不是?

  •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