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字间寻得本心 2025-08-24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陆静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3-07 执教地点: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于文字间寻得本心

江阴高新区长山中心小学  陆静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主编的《人与讲台》,在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间,在或细腻或强大的文字间,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为教师的身份。那时的我正处于迷茫与自我怀疑中,任教第四年意外被提拔至教科室助理,可因人员变动原因,一年后又迷迷糊糊成为大队辅导员,同时兼任三年级一个纪律不太好的班级的语文老师,结果是大队辅导员当得手忙脚乱,教学也显得力不从心,面对班级一年期末的成绩,我差点泪水夺眶而出。虽然不是师范出身,可误打误撞考编成功后,我却发现我愈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也一直坚信孩子的成长是缓慢的,是需要耐心指导,静待花开的,即使我多次失望与不安,即使身边一直有与我初心相悖的声音与劝告,不断提醒自己,学生是需要严厉对待的,不然不会出成绩,我也不想放弃我内心的坚持。虽然自己也曾动摇过,也因情绪失控过,可孩子们眼中的恐惧与木讷却多次让我重回初衷,作为一位母亲,我也曾让我的孩子害怕到全身颤抖,不管于自己的孩子还是班中的学生,我都希望他们可以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可这一次,我陷入了深深的“泥潭”,一遍遍在心中追问自己:我真的错了吗?或者,我压根就不适合做老师。那段时间,我很痛苦,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找不到任何光亮。

幸好,我读到了这本书,当我看到题目的那一刻,我就按耐不住要翻阅的冲动,《人与讲台》,回想起我第一次站上讲台,迎接我第一批一年级学生,孩子们一张张稚嫩且笑容洋溢的脸在我眼前划过。我立刻开始阅读,吴非老师撰写的序更加深了我对该书的憧憬,吴老师在序的最后这样说:“每个受过教育的人回望来路,多多少少会记得来路上那些亮着的灯。”是啊,教育不是只有成绩,成绩固然重要,也需要我们去钻研去改进,但成绩不好有多方面原因导致,面对这样的结果,我要做的不是悔恨、怀疑、放弃,而是学习、思考、分析,发现原因,摈弃功利心,不断改进教学及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剩下的就是慢慢等待。除成绩外,教师更应做学生的支持者、引路者、守护者,为在大环境下几乎快失去童年、纯真、希望的孩子们点起一盏灯,哪怕只是一支蜡烛,在当下或者在遥远的未来,让他们在最艰难、黑暗的时刻,可以让他们找寻到一丝光亮,寻得方向与力量。

《人与讲台》这本书共分为四个篇章:通往未来的讲台、美丽的爱与等待、一个一个的人立起来了、讲台岁月,来自祖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将自己教育教学生涯中亲历的难以忘怀的故事,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呈现在我们眼前,其中有校长、教研员、名师,更多的是来自一线的普通老师,他们有的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几年的充满激情的新教师,有的是一直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的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他们用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为读者提供建议,带来动力:有班级管理妙招,有课堂教学范式,有后进生引导过程,有教师发展建议……故事中有对曾经不经意伤害学生的迟来的道歉与悔恨,有对教师不堪重负的大胆吐露,也有对教师这个行业特有幸福感的回味,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段文字一份回忆,虽然故事不同故事中的人也不同,可却都有一个本心,那就是站稳讲台、做好老师、教好学生,我想这就是书名《人与讲台》的含义吧。

四个半天,我阅读完了整本书285页,在回味后记中编者的话中,我合上了书,在书桌前坐了好久,编者说:“因为编这本书,认识了一批老师。他们和我一样在做普通工作,而有些老师,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菲薄,却淡泊名利,在讲台边站到退休。”这不就是我最初成为教师的追求吗?我不禁回忆起2018年的暑假,那年9月,我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教师了,在新教师培训中,有一位专家这样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喜欢孩子,如果你不热爱教育,如果你想挣大钱,那我建议你要好好考虑下是否真的想成为老师。”那时我不太懂,后来我慢慢明白了,这一刻我好像豁然开朗了,我打开电脑,写下了我当时的感受《人与讲台 仅此而已》,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自己的状态了,只觉得内心的激动在我敲打键盘发出的“滴滴”声中逐渐平息,其中有一段我是这样写的:“我只是一位普通的站在讲台前的小学教师,认识我的仅仅是我带过的一个又一个班的学生,记得我的可能只是许许多个学生中的那几个,我对他们的影响也只是他们漫长人生中的一丝而已。我要做的只是不断学习、认真备课、好好上课、耐心教育,上课走上讲台、下课离开讲台,然后目视着一个个学生长大、离开,如此循环,从一个年轻的新教师,成为一个年长的老教师,仅此而已。”

当我敲完最后一个字,合上电脑时,窗外炽热的阳光已经变得柔和,楼下广场上也开始出现小孩子嬉戏玩闹的欢笑声,我关上空调,打开窗,一股依然很热的暖风袭向我的脸庞,我却不觉得闷热,只觉暖暖的、好舒服,我朝着夕阳落下的方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一声“妈妈”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即将升入二年级的儿子来到书房,拉我陪他下楼玩,我看着他的期待与笑,再一次坚定教育本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那么复杂。

在这个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因结识《人与讲台》而不再有负担,不再有迟疑,感谢这本书中的每一位教师,感谢主编吴非老师,让我能坚持做好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希望有更多处于迷茫中的同行能够看到这本书,在书中的某个故事、某段文字中寻得方向,找到自我。最后,给每一位教师分享几小段书中的文字,也许它会让更多的教师认识这本书,阅读这本书:

教师不要鼓励学生去学精明;青少年时代有点愤世嫉俗,甚至有些迂阔,未必不是有点。有些事,年轻时不愿去做,以后也就很难做成。

每个人都可能有“特殊”之处,教师如果能想到了解“特殊”之因,就有可能找到引导之路。随着岁月流逝,学生那些令人不安的表现会渐渐消失,这中间,有教师的职业智慧,有美丽的爱与等待。

理智与情感,缺一不可。在教学管理中,教师要信任学生,不要总是把学生当孩子,更不能随便怀疑学生的诚信。过于强调“管”,每事都问,有可能制造不平等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于教师是值得信赖的有理智的人。

希望这本为我拨开阴霾的书籍,能为更多辛苦的教师带去方向与希望,让我们都能更勇敢地在教育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为更多孩子带去一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