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读《学习者的隐秘生活》有感 2025-08-26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读《学习者的隐秘生活》有感

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 陶宇洁

如果想了解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我们必须从离学习最近的点开始,那就是学生的体验——格雷厄姆•纳托尔与让•赫比森

我们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蹲下身”,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蹲下身,站在儿童的立场进行教学是每一个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将认知走向行动,让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落实呢?在拜读格雷厄姆•纳托尔的《学习者的隐秘生活》一书中,笔者受到了巨大的启发。

书中说,学生生活的课堂包含了三个不同但互相影响的世界——公共世界、半私人世界以及私人世界。这三个世界的解释让笔者第一次对40分钟的有效课堂进行了深度思考。

一、赫洛克效应打开师生公共世界

师生看到并共同管理的公共世界就是师生走进教师肉眼看到的唯一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大多做着老师希望他们做的事情,遵循着公共规则和课堂约定俗称的规则。这是一个主要有老师设计和管理,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与日常安排所构成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中,教师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呢?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赫洛克效应。赫洛克效应揭示了表扬与正向反馈在显著提高个体表现及行为方面的强大效能。经过赫洛克的大量实验表明表扬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其学习表现。与批评和忽视相比,表扬或者奖励这类正向反馈,在促进行为改进以及维持行为的持续性上,具有更为显著的成效。

【例1】在六年级英语作文写作中,笔者碰到了这么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因害怕作文出现语法错误而不敢大胆创新,导致整班英语作文呈现思维僵化,缺乏创新的表达。为此笔者一度非常苦恼,一味的批评与职责并不能改善这一情况。为此笔者决定尝试使用赫洛克效应。首先用真诚的赞美唤醒学生作文的自信,于是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特意寻找每个人的闪光点,比如小徐的作文虽然篇幅过短,但是有一句特别地道的描写:“I was so happy to help the old cross the road safely.”我在全班面前朗读了这句话并赞叹道:“这句句子中使用了be happy to do”是一个非常棒的表达。一向害羞的小徐瞬间眼睛就亮了,嘴角忍不住上扬,第二次的作文我不仅看到了他更大胆的表达,更看到了其他同学也使用了这个词组。其次,我用公开表达来激发整班的写作动力。为了进一步扩大鼓励的效果,我设置了论文小明星奖项,评选出每个单元的优秀小作文,并将其制作成海报发到钉钉家长群,将赞美从教室内延伸至教室外,让学生的进步被看见,被更多的人看见。渐渐地,学生不会因为错误而被束手束脚,而是尝试更多的表达,作文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精彩了。

赫洛克效应在这里不再是理论,而是一种温暖的实践:当学生被真诚地看见、赞美,他们的潜能就会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自然而然地绽放。这让我深深明白,教育的艺术,有时就藏在一句简单的你真棒里。

二、信任效应夯实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持续发展的半私人世界是课堂隐秘生活的第二层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确立和维持其社会角色与地位。在这个世界中,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学生在参与和教师的公共世界时会敏锐地意识到这些规则,但是违反同伴规则坑你违反老师制定的规则更为严重,这种小团体的形成不受控制,并且老师在这个世界中相对隐身。教师如何隐身且成功利用同伴世界,事半功倍的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进行扬长避短,达到事半功倍呢?

笔者尝试了信任效应。信任效应指的是个体因对他人或组织的信任,而展现出更积极的行为、态度或反应。信任能降低防御心理,减少怀疑与戒备,让人更容易接受信息、改变态度或付诸行动。同时,被信任感会增强责任感和内资啊动力,促进积极欣慰,有助于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结,改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

【例2】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的学生呈现了不同的学习进度,根据学习进度快慢,笔者将班级分为了AB组,A组同学在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点对点帮扶B组同学的英语学习,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效率,方便教师对同伴互助进行量化评价,笔者设置了三阶帮扶机制。第一阶段单词闯关,建立同伴互信。教师根据八个单元设置单词闯关表,AB组互助进行同步闯关,每个单元结束,单词过关前实名进行奖励。第二阶段互助对话,深化同伴信任,在每日英语课堂中,笔者设置dialogue practise, 教师根据难度分AB角色对话,这种角色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需要"的信任。第三阶段,跨组互助,升华同伴信任。笔者设置了每个单元story的演绎,将2-3AB成员进行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将不同的学生设置各自擅长的角色,这种角色分工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需要"的信任。这样的“三步走”让学生产生了不可言喻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来自于同伴肯定的眼神,小组讨论耐心的等待。当教师有意识地搭建合作支架,当每个学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不可替代的位置,信任就会像英语课堂上的"magic glue"(魔法胶水),将个体黏合成共同前进的学习共同体。

三、罗森塔尔效应期待自我成长

课堂世界最隐秘的是学生心灵的私人世界。这是学生的知识与信念变化和成长的地方;在这个实际中,自我信念和态度会产生影响,个人思维和学习会主动发生,这个世界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私人世界呢?

笔者学习了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期望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当人们对他人抱有某种期望时,会导致这种期望实现的现象,也就是说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和行为。也就是说,老师的期望对学生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保持积极的期望、提供支持和避免负面标签,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动力。

【例3】小涂是一个比较害羞的女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发现内向的小涂总是不敢举手发言,并且非常害怕犯错误。在一次英语口语接力游戏中,因为没有及时完成惨遭淘汰的她竟然在课堂上默默哭红了双眼。但是笔者知道,她是一个特别要好要强的女孩子,因此,我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从细微处慢慢引导她。首先,笔者因其工整的书写,专心的课堂听讲状态,骄傲地将小涂任命为英语课代表,并鼓励大家向其学习。随后,在每一次她优秀完成老师布置地任务,或者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及时夸奖:“我就知道小涂可以!你是大家的英语榜样!”渐渐地,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英语课堂中,小涂克服了口语表达,克服了课堂展示,克服了害羞内敛,自信大方地成为了大家的英语学习榜样。

笔者用持续的具体期待(从三年级追踪到六年级),为班级学生搭建的成长阶梯。带着具体的期待,每个孩子都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生长,只要那期待足够真诚、具体且充满耐心。

通过阅读,笔者更加坚持因为相信,所以看见的无线可能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将继续带着学生共同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怀期待,终有一天,会载一船星辉,载星辉斑斓里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