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学习而设计》有感 2025-08-26
网站类目:点评分析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朱嫣然 所在单位: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5-08-26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读《为学习而设计》有感

朱嫣然

初读薛法根老师的《为学习而设计》,如获至宝,书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路径,仿若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学之路的迷茫角落,让我对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有了全新认知与深刻感悟。

一、领悟“为学习而设计”之魂,锚定语文教学方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的单向传输,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氛围沉闷,学习效果欠佳。而薛法根老师提出的“为学习而设计”理念,彻底打破了这一僵局。这一理念核心在于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以精妙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构建知识体系。

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趣味与实效兼备的课堂之门。例如在教授古诗词单元时,不再单纯逐字逐句讲解释义,而是依据“为学习而设计”思路,精心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查阅诗词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资料;课堂上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意境描绘大赛等活动,学生们沉浸其中,你追我赶,不仅诗词背诵滚瓜烂熟,对古诗词蕴含的意境美、情感美领悟也愈发深刻,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提升素养的舞台。

二、深挖语文学习任务群内涵,构建综合性学习生态

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为当下语文教育领域的关键概念,绝非简单知识点堆砌,而是围绕特定学习主题,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有机整体。它契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质,为学生语文素养进阶搭建了坚实架构。

在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实践里,以“自然之美”主题学习任务群为例,引导学生开启一场跨越课内外的语文之旅。先是课内研读描绘自然景观的精典课文,像《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体悟作者笔下逼真的自然画卷,揣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技巧;随后拓展课外阅读,推荐朱自清《威尼斯》、法国乔治·桑威尼斯之夜》等名家散文,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对自然之美多样呈现的感知;继而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描绘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观,鼓励运用所学写作手法表达独特情感体验;最后开展小组汇报交流活动,学生们分享写作心得、互评互赏,在思维碰撞中言语表达、逻辑思维等多维能力得以锻炼。如此一来,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学生于实践中语文素养稳步提升。

三、把脉单元整体教学要义,实现知识体系化进阶

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单篇课文孤立教学的桎梏,秉持整合思维,将整个单元视作紧密关联、相互呼应的教学单元。它依据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对教学内容、方法、活动统筹规划,助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网络,把握语文学习规律。

比如书中提到的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寓言故事”单元,这个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坐井观天》《寒号鸟是动物寓言,采用角色对比的方式讲故事说道理;《我要的是葫芦》是人物寓言,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讲故事说道理。根据单元学习主题“猜猜寓言这个‘谜’”,将课文重组为两个板块学习内容:一是动物寓言,包括《坐井观天》《寒号鸟》和第八单元《狐假虎威》,侧重角色朗读与剧本表演;二是人物寓言,包括《我要的是葫芦》和“语文园地”中的《刻舟求剑》,侧重故事讲述与分析讨论。

四、剖析经典课例设计意图,汲取教学智慧养分

薛法根老师书中诸多经典课例,宛如一座座教学智慧宝库,剖析其背后设计意图,于我而言是汲取教学经验、雕琢教学技艺的宝贵契机。

书中《跳水一课的学习活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薛老师围绕“打开思维的暗箱”这个学习主题,创设了“向聪明人学思考”的情境,让学生脱离原来的学生身份,以探险家、小说家等新身份进入文本阅读与写作构思的活动场景中去“做事”。通过“理清因果说情节”“惊人一问议危机”“思维破局识英雄”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学生带着小说家思维梳理事件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寻找小说家的破局之妙;站在鉴赏者的角度,推敲情节设计合理性。此课例设计从一个问题出发,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文本,情境任务的创设让学生有一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学习冲动

秉持着对《为学习而设计》一书的深入研读,我将所悟新理念、新策略一点点融入日常教学。语文教学漫漫征途上,我将以书为帆,秉持“为学习而设计”信念,持续探索贴合学生成长需求、富有创造力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