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类功能的古诗词读写教学实践 ——“苏·桂·川”三地五工作室一校联合研修活动 2025-08-30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市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4-10-24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基于文类功能的古诗词读写教学实践

“苏·桂·川”三地五工作室一校联合研修活动



暮秋好时光,研修正当时。10月24日晚,来自江阴市蔡海峰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名师工作室、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刘艳红名师工作室、桂林市小学语文朱玉琼名师工作室、桂林市二塘中心校青禾语文工作室、成都天府新区元音小学廖从城组块教学研究工作室成员、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以及兄弟学校和工作室的老师齐聚“云端”,共同研讨基于文类功能的古诗词读写教学实践。

江苏省教学名师、首届“锡教名家”培养对象、江阴市蔡海峰小学语文功能性读写名师工作室导师蔡海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专业的讲座《基于文类功能的古诗词教学要义》。

讲座开始,蔡老师先提出语文教学应明确三个核心问题: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从基于文类教学功能的角度,围绕“文类特征、读写功能、教学要义”三个板块与工作室成员探讨了古诗词的读写教学,并强调了从“为何教”出发的重要性。

怎样把握古诗词的文类特征?

蔡老师从文体功能角度展开,指出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解读文本,“依体而教、识体而读,得体而写”,并结合具体实例指导大家从形式上的分行、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跳跃性、意象的浸润、意境的营造四个角度来解读一首诗。同时,他还例举闻一多和许渊冲的诗歌欣赏视角,为老师们打开了古诗词文本解读的新维度。

蔡老师指出古诗词教学功能不仅限于考试,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古诗词还承载着与古人对话,让学生有诗意的表达、诗意的情思和诗意地生活的功能。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学语言、培养中国文人的语言方式,并润泽心灵。

古诗词到底如何教?

蔡老师以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中提出的两种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切入,重点阐述了如何在单篇教学、组篇教学、课程教学、文娱化教学中进行浸润式的阅读。


对于古诗词的单篇教学,蔡老师强调教学中要注重反复吟诵,感受音韵之美;展开想象,还原意境之美;创新书写,追求形式之美;对于古诗词的组篇教学,蔡老师认为可以采用遵循、调适、重构等方式进行教学。讲座中,蔡老师不断通过教学案例让老师们直观了解古诗词教学的不同样态。

“为何教”比“怎么教”更重要。蔡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明白古诗词教学的功能在于让学生会说话、会做人、会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加活泼明亮。


讲座结束,学员们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思维碰撞

杨薇:今天有幸聆听蔡校关于古诗词教学的讲解,让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展开了深刻地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过于侧重应试导向,过分强调学生能够背诵默写以及解析诗句字面意义的能力,这无疑使教学陷入了机械化的套路之中。我意识到应该及时从机械的分析套路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在感受古诗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诗意的语言表达。此次培训,蔡老师不仅细致入微地阐述了单篇古诗词教学的三个关键步骤——吟诵以体会音韵之美、还原情境以深入理解、书写以感受诗的形式美,还进一步拓展了组篇教学的策略,遵循、调适、重构,掌握一类诗歌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如同一股清泉,为我的教学之路指明了方向。

吕铖港:本次培训,我收获颇丰。蔡校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解析,让我明白如何通过吟诵来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那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韵律让我沉浸在诗词世界。同时,我还收获了如何捕捉诗中的景象,连象成画,体悟意境,这让古诗词在我眼中变得更加鲜活、立体。书写形式美的教学也让我印象深刻,通过软笔、硬笔的不同书写方式,以及绘画与书法的结合,我更加深入地领略了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总之,今天的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让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

沈若尘:蔡老师的讲座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他细致入微地阐述了单篇古诗词教学的三个关键步骤:吟诵以体会音韵之美、还原情境以深入理解、书写以感受诗的形式美。这三个步骤不仅帮助我打破了机械分析的桎梏,更让我看到了古诗词教学的广阔天地。通过吟诵,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还原情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通过书写,学生可以亲手感受诗的形式美,提高自己的诗意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蔡老师还进一步拓展了组篇教学的策略,即遵循、调适、重构。这三个策略不仅帮助我掌握了一类诗歌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更让我看到了古诗词教学的无限可能。通过遵循诗歌的共同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精髓;通过调适诗歌的情境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诗歌知识;通过重构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诗意世界。

丁丽倩:今天是基于分类功能的古诗词教学研究第一次活动,蔡校结合了自己的课例分享了许多解读古诗的方法。自入工作岗位就或直接或间接地跟蔡校学习,听了他许多节课,其中就有很多古诗词,印象深刻的就有《长相思》《清平乐》《出塞》等等,初听时,内心有敬佩有赞叹,竟然可以用选表情包,选配乐,选演奏器乐这样新鲜有韵味的方式去落实古诗词教学,让孩子们在一个个既新颖又古典的活动中领略了诗词之美。而今天讲座中蔡校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不断勾起我这些听课的记忆,让我明白了这些设计背后的奥秘是古诗词教学的三件事:读,想,写。当然,蔡校的示范更给了我具体的指导,如何读?如何想?如何写?我迫不及待想带这些法宝到我的课堂去,以后我想这样学着上好古诗词课。

赵婷:每次听蔡校的讲座都是一次教学思维的觉醒。作为身在一线的语文老师,古诗词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聆听了蔡校基于文类功能的古诗词教学讲座,我知道了原来按照文类特征,从形式、形象、意象、意境四个层面来教,古诗词教学会更加深入浅出,贴近文本,走进诗人的世界。我们也可以从吟诵音律之美,还原意境之美,书写形式之美这三个环节来实施古诗词教学,带领学生浸润式的感知古诗词的独特魅力。今日的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为我今后如何将古诗词教学落到实处指点了迷津。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本次活动给工作室教师搭建了学习、研讨和提高的平台,同时也激发了教师们对古诗词教学研究的热情。愿我们于唤醒中迈步,在孩子心田播下诗的种子,在诗教中同行,抱团成长,共研共学,齐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