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2025-09-16
网站类目:教学设计 活动级别:校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杨利军 所在单位: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执教时间:2025-03-21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参加对象: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理解几分之一表示每份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会有学生看到课件说:我们要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同学们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呢,看到了我们今天的标题了呢!那么既然有分数的认识二,那说明我们之前有认识过分数 吧!你还记得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呢?生1:。。。。。;生2:。。。。。。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复习:有两只小猴,他们要每人分一半,他们每人可以拿到多少呢?

生:1/2

师:是的,他们要公平分,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个桃的1/2

生:每只猴分得这盘桃的1/2

二、认识整体的二分之一

1、认识1/2

师:吃完一个桃,小猴们觉得还不够。于是,猴妈妈又拿出一盘桃。现在该怎么分?(还是平均分),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生:1/2

师:恭喜大家,答对啦!(动画演示)

我们来看看这盘桃到底有多少个。(6个)现在你会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吗?

提供句式: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

师追问:那每份有( )个?

及时评价、追问: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那你知道这个1/2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吗?

生:以前是一个桃子,现在是一盘桃子。

师总结:是的,以前是一个物体的1/2,现在是一个整体的1/2

师:那如果这盘桃有4个,有8个。你还会把它平均分成2份吗?

生:习题单分一分,并说一说。

师追问: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来表示?

生:因为都是把这盘桃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2。(结合动画演示、说明)

巩固:那如果现在这筐桃有(1002001000N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师这筐桃的(1/100,1/200,1/1000,1/N

总结:(        )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2

2、认识1/

瞧,又来了一只小猴,现在有3只小猴了呢!那你看看,每只猴可以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生:1/3.

师追问:请说出你的理由。

那现在如果我要把这盘桃平均分成6份 ,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

生:1/6

追问:为什么同样是6个桃,有的是获得了1/2,有的是1/3,有的是1/6呢?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分数的?

生:因为他们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总结:是的,原来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___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___分之一。

巩固:那如果把这筐桃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每份是这筐桃的(1/10,1/100,1/1000

总结:看来,这里的几分之一只与它们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与它们的总数无关。

三、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在分桃的过程中认识了整体的几分之一,接下来,老师来考考大家。

1、第一关

你会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吗?

交流①:

1题和第3题,为什么每份的个数不同,却都用1/4表示?(平均分成了4份)

3题第4题,同样是8个正方体,为什么一个用1/4表示,一个用1/2表示?

小结:几分之一与总数 、每份的个数都无关,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2、第二关

先分一分,再涂色表示它右边的分数。

追问:这几个分数是什么意思?

出示: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 )份,涂了其中的( )份,( )份有( )个。

你能和小伙伴说说,并分一分、涂色吗?

3第三关

师:如果一盘桃有12个,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7页,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希沃白板)学生直接观察并上台操作、说明!

交流:谁来说说 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 。

追问:都是12个桃,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为什么不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一份的分数也不同;每份的个数不同)

3、终极挑战

4、出示题目:一堆小棒有18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吗?

你是怎样拿的?拿了几根?为什么?

说明:拿出18根的( )分之一,就是把18根平均分成(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这一份就是( )根。

交流:你还能拿出18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呢?拿了几根?(1/9   1/18

追问:总数不变,为什么每次拿的根数不相同呢?

指出:虽然总数不变,但是平均分的份数变了,所以每份小棒的根数也变了。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分数,课后大家可以去找一找。




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平均分

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围绕“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分数理解”这一核心目标展开,通过情境创设、操作体验和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以下是基于课堂实践的反思与改进方向:

一、教学亮点与成效

1、情景生活化,激活认知经验

结合学生熟悉的分桃子场景,通过4个桃、6个桃、8个桃的比较、抽象,将一个桃平均分转化成将一盘桃平均分,实现由一个物体的1/2向一个整体的1/2过渡。

2、操作多样化,构建分数意义

设计“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要求学生用“把( )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它的(  )”的句式描述操作过程,将动作思维转化为数学语言,明确“整体”“份数”“每份”的对应关系。

3、对比辨析,突破“整体”与“部分”的认知误区

a整体相同,份数不同:把8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和2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让学生发现分数的分母由平均分的份数决定,与整体数量无关。

b整体不同,分数相同:把4个苹果、8个方块都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让学生理解“相同分数对应的具体数量随整体大小变化”,深化分数相对性的认识。

4、目标驱动,内化认知

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利用希沃白板,鼓励学生上台动手操作,并配合自己的数学语言描述,内化对分数认知。

二、不足与改进策略

不足:在课堂练习中,部分学生在判断“把4个桃分成2份,每份是1/2”时出现错误,忽略“平均分”这一关键前提;另外教学中使用的“整体”多为数量是整数倍的情况(如6个、8个、12个),而对“整体数量与平均分的份数非整数倍”的情况(如5个桃平均分成2份)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形成“整体必须能被份数整除”的思维定式,限制了对分数意义的深层理解。

改进策略:在课堂中增加“盲分游戏”(闭眼分小棒,再检查是否平均分),加深对“每份同样多”的感知;设计“非整数倍平均分”的问题:如“5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通过画图、分割学具,理解“具体数量可以是整数倍或非整数倍,而分数关系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