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刘凌宏) 2025-09-18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地理 资源类别: 资源年级:八年级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融合教育教学案例

2.3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八上)


学科

地理

执教

XXX

主题与课时

2.3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

障碍类型

脑瘫伴随弱视

课标要求

区域认知--认识中国全貌】【综合思维】【地理工具

利用地图等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河湖的主要特征

人地协调

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

班级目标

个别化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

评价任务

读图与分析

1. 能利用地图和数据图表简要归纳我国河湖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明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3.能合作探究完成相关习题。

1.能在老师的语言提示下,完成预习案,正确率达到80%。

2.能在课堂上主动发言1~2次

3.能在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堂测案,正确率达到80%。

学习重点

1. 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资源与建议

PPT课件辅助教学

学习活动

班级活动

个别化支持

环节一

导入:请举例说明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一)河流浅探(读图预习)

1)读中国水系图填预习案表格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

分布

外流河

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

太平洋

东部季风区

印度洋

北冰洋

分界线

大兴安岭- - - -

该线东南为 区,西北为

内流河

最终未能注入海洋的河流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非季风区

(2)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河流的水文特征:指河流在 、水位、流量、流速、 与枯水期、 等方面的特征

②外流河水文特征

地区水文特征

东北

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北除外)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水位

变化

较小

汛期

较短

含沙量

较小

结冰期

较短

③内流河水文特征和成因

水文特征

成因

流量小

流经 地区

汛期短,主要为夏汛

夏季高温时间 ,冰川融化时间短

水位季节变化大

融水为主,受 影响较大,多为 性河流(冬季断流)或为时令河。

随读生能在提示下说出一个作用

其他同学做预习案时,教师个别指导随读生,读图找出黄河、淮河、长江、塔里木河,在地图上指出河流分布较多的区域

在同伴帮助下填表提高注意力。

环节二

(二)追根溯源 探究成因

1、外流区中的内流区形成原因

松嫩平原

鄂尔多斯高原

2、松花江在5月份有一个较小的流量高值,为什么?

随读生在同伴提示下认真倾听和参与课堂活动,并用简短词语做课堂记录。

环节三

(三)河流探秘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 ,河水滚滚东流入海,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夏季温度升高, 增多,河水就多,冬季温度降低, 减少,河水就少,成为 河,位于内流区。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

随读生在同伴帮助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把讨论结果纪录下来

随时关注随读生画的活动表现,给与指导。表扬鼓励,激励其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关注随读生和同桌互动情况以及互动和情绪状态。

环节四

(四)河流知识卡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检测题

鼓励随读生用口述方式进行回答正确率80%

板书设计

2.3中国的河流

以外河流为主

(一)河流浅探

(二)追根溯源

(三)河流探秘

(四)河流知识卡

座位安排

学习伙伴

月月

课堂练习

班级练习

个别化需要练习

当堂完成学案

当堂完部分学案

课后反思

教学调整说明

调整维度

说明

学习信息

学习任务

简化学习目标,降低要求, 降低读图的难度,在老师指导下能地图上找出黄河、淮河、长江、塔里木河。任务数量减少,如能在老师和学伴的提示下用简单的词语做课堂记录,识记相关概念

学习环境

将特需学生的位置调整到教室第一排,旁边坐学习小伙伴,便于老师及时提醒其集中注意力。

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