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入境:在言意考辨中通往文本的语词丛林 ——《语境考辩与意义生成:语文学科的“情境”界说》推荐
2025-09-28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以情入境:在言意考辨中通往文本的语词丛林
——《语境考辩与意义生成:语文学科的“情境”界说》推荐
季春花名师工作室 第二组 倪传余
推荐论文:
杜娟 《语境考辩与意义生成:语文学科的“情境”界说》
(本文刊于《语文建设》2024年第1期,第22-26页)
推荐理由:
无论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还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 年版)》,“情境”一词均作为高频词呈现,分别出现34次、33次。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情境”,如何创设“情境”,如何实施“情境教学”,如何关照学生的“情景体验”,围绕“情境”展开的诸如此类问题,需要我们从学理与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探究。
因此,阅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杜娟教授《语境考辩与意义生成:语文学科的“情境”界说》一文,深受启发。杜娟教授从言语实践中“言意矛盾”这一悖论出发,指出语文情境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语言表达“言意矛盾”这一核心问题。在言与意的考辨中,不可言说或者言说不尽、言有尽而意无穷,本身便蕴含一种独特的审美张力。针对现实语境的单一性、偶发性与文本语境的复杂性、延展性等特点,本文以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关于《诗经·燕燕》一诗的解读,提出“语境”是言语实践(言意互转)中的重要因素,而理解它的关键则在“情”字。因此,以情入境,或则成为我们通往文本语词密林的关键钥匙与核心动力。而在语文学科听、读实践的“输入”训练中,由言到意的语境还原,能够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肌理与内核;在读、写实践的“输出”训练中,由意到言的语境生成,则帮助学生学会迁移与转化,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