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 研学单
任务一:学习字词
1.生字词:肚中饥渴 恰好 诡计 谋财害命 酥软 血泊 胸膛 泄了一半
提示:抄写这些词语,这是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泊”的读音和“饥”“恰”“诡”“膛”“泄”书写时左窄右宽。
2.时代词:哨棒 榜文 大虫 官府
提示:这是古典小说中的“时代词”,可以结合阅读经验和看过的影视作品猜一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3.文言词:筛酒 请勿自误 岂不 但凡 红日坠下
提示:这是古典小说中的“文言词”,结合文中的句子,可以运用猜读和拆解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
任务二:概述故事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括号内的内容补充完整。
喝酒——( )——( )——( )
2.根据阅读感受,摆放表示四个情节词语的位置,形成故事的情节图。
( )
( )
喝酒 ( )
提示:这是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根据情节图,抓住武松的行动,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任务三:讲述情节
1.小说最精彩的就是“高潮”部分——“武松打虎”。默读这个部分,圈画表示武松如何打虎的动作。说说武松的“闪”。
2.老虎要吃武松,又做了些什么,圈画表示老虎动作的词语。想想老虎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3.将武松打虎的动作与老虎想吃武松的动作填写在表格之中,说说发现。
武松 |
|
老虎 |
|
提示:小说先写老虎的动作,再写武松的动作,交替描写,武松与老虎交战了多个回合。
4.根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水浒传》中有很多打斗的场景,阅读时要关注人物的“看家本领”和人物之间交手的回合描写。请结合所读的《水浒传》中的故事说一说。
任务四:评述人物
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
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
金圣叹说:武松天人也,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你有什么看法?运用四年级学过的批注的方式阅读这个故事,同桌之间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人物在故事中展现了不同的形象,要抓住人物所处的情形和人物的言行去感受人物的内心,从而把握人物形象;不同的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有不同的理解,这与读者的阅读经历和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任务五:拓展阅读
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是如何打死老虎的?他又有什么特点呢?
话说李逵将水取来,到得松树边石头上,却不见了娘,只有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心头一惊,忙连声叫唤,却无人回应。李逵顿时心慌,忙丢了香炉提上朴刀四处查看,只见不远处的草地上有团团血迹。李逵见了,就趁着那血迹寻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啃一条人腿。却不是老娘的尸身是什么?李逵顿时须发竖起,将手中朴刀一挺,一刀一个就结果两只小虫。这时那母大虫从外回来,见此情形,张牙舞爪向李逵扑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害了我娘!”放下朴刀,跨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戮,正中那母大虫粪门。 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带着刀, 往涧边跳去。李逵拿了朴刀,赶上前去。那老虎负疼,直往山下奔去。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退不到五步,只听得“轰”的一声,倒在地上登时死了。李逵怕还有大虫又到虎窝边看了一遍,洞中的大虫却已被他杀得干干净净。
1.用自己的话,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说一说《李逵杀虎》的故事。
2.同样是打死老虎,武松与李逵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以从打虎的动机、方式、地点、数量等方面探讨。
3.抓住李逵杀虎的动作,说一说这位“好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