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刘敏瑜论文《优化作业设计 以任务单推动真学习》 2022-04-0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优化作业设计   以任务单推动真学习

——以《冀中的地道战》教学为例

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刘敏瑜   15961510641

【摘要】作业是学习活动中训练和检测的重要手段,针对学生预习作业完成度低、课堂练习参与度低、课后训练正确率低的现状,通过合理分解语文学习目标,优化作业设计,以任务单为支架,组织学生整体感知,尝试预学;文本核心,引导助学;自主选择,合作练学;拓展阅读,课后自学,推动学生高度情感投入、高度行为参与,经历“读、思、写、说”的真实学习过程,切实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作业设计  任务单  真学习

    作业是学习活动不可或缺的训练和检测手段,可是在常态语文学习中,往往出现作业低效无效的情况。预习作业完成度低,课堂练习参与度低,课后训练正确率低,严重影响语文学习效果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信心。

    怎样让学生亲近作业,愿意写,主动写,写得快,写得对,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呢?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需求,合理分解语文学习目标,优化作业设计,以任务单的形式搭建学习支架,组织学生整体感知,尝试预学;文本核心,引导助学;自主选择,合作练学;拓展阅读,课后自学,通过难度递增的若干个任务活动推动学生经历积极主动、真实有趣的学习体验,以达到切实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整体感知,尝试预学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预习是学生提前接触文本的自主学习过程,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课堂学习充分交流、深入探讨的基础。常态语文预习,教师会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内容等,扫清阅读障碍,为语文课堂的理解和讨论做铺垫。但是,由于预习作业要求比较笼统,且一般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教师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批改反馈,学生通常都是囫囵吞枣地识字,有口无心地朗读,不求甚解地感知,效果差强人意。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文本特点,从学习目标中分解出适合学生预学的内容,布置预学任务,在任务单上呈现具体可行的指导,读、写、思均要求留有记录的痕迹,将预习落到实处。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冀中的地道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预习任务:












    第1、2题提炼本课阅读提示中的要求,直指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提问的阅读策略,根据任务单,尝试针对课题从不同角度提问,这种带有熟悉感的预习能唤醒原有的学习记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布置计时任务,可以引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同时记录下第一次阅读的时间,为课上学习之后的阅读提速提供了比对的数据。第3题让学生填写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地道战的,用一张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收集、整合信息,培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文本核心,引导助学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教学如果缺少学习方法的构建,跨度太大,学生就会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因此,对于文本核心,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支架,精心选择文本某个重要段落为突破点,与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跟着学”“扶着走”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建立学习信心。

    在《冀中的地道战》中,教师创设了为河北保定市的冉庄地道战遗址招募讲解员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要当好讲解员,得了解、熟悉地道,明确阅读目的。然后进一步学习在阅读中快速记住重要内容的方法,为竞聘小小讲解员做好准备。教师在任务单上作相关的提示:










    (一)找关键句,理出介绍顺序

    默读之后,大部分学生能找到第4自然段中“村里的地道……”“……就有一个大洞……小洞……”“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这几个关键句子。根据这三个句子把文段分层,学生就能发现可以按“地道——地洞——气孔”这样的顺序介绍地道的样式。

    (二)圈关键词,概括事物特点

    完成第一个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再次默读文段,寻找关键词或者自己概括归纳这些构造的特点。学生能直接找到关键词“牢靠”“隐蔽”,也能在阅读时从词句中发现特点,自主概括。最后在充分的交流中提炼出地道样式的若干特点:

    “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位置隐蔽;

    “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高度合适;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不成问题”——作用齐全;

    “漏下光线来”“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明亮、通风。

    (三)填思维图,整理段落信息

    师生合作填写表格,梳理出介绍地道样式的顺序及要点。在教师的助学下,学生经历在阅读中快速提炼信息的过程,通过表格这一可视化学习工具触摸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真正体验在文字中自由穿行、携取要点为“我”所用的阅读乐趣。

地道样式

顺序

要点

地道

位置隐蔽、高度合适

地洞

安全牢靠、作用齐全

气孔

通风、隐蔽、明亮







    这样三个环节,以任务单为学习途径,以教师帮辅为助力,学生初步学习“快速阅读捕捉信息”的方法:寻找关键句,理出顺序;圈画关键词,提炼特点;填写思维图,整理信息。以师生合作学习的方式突破了“介绍地道样式”这一选点,接下来的生生合作学习也就有了基础。

    三、自主选择,合作练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很多语文课堂上,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师以问代讲,有那么几个学生回答了,其他同学就算“学会”了。怎样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潜心阅读、深入思考、主动收获的积极状态中呢?在任务单上设置小组合作练学是极佳的选择。在之前“助学”的基础上,小组以合作的方式在再次阅读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关于《冀中的地道战》中“出口”“防御”“联络”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设计了任务单三:






  

    任务单上附有三张图表(见图1、图2、图3),分别为阅读第5、6、7自然段提供了快速阅读、整理信息的支架。







                    图1





                    图2

地道联络

顺序

要点






                     图3

    在任务三中,情境任务贯穿其中,并渗透学习内容、方法、要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之前习得的方法进行个性化体悟,并在组内交流、修正,各小组分别用括号图、鱼骨图、表格完成了迅速阅读、捕获信息的学习活动(见图4、图5、图6)。这样的小组练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理解、体验的参与面。学生借着图表尝试体验“小小讲解员”的角色,实现言语创生,在共读互助的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能力迁移。





                                                                              




                        图4



                        




                        图5

                        





                         图6

    四、拓展阅读,课后自学

    语文课堂是实践的课堂。课文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起点,然后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课堂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把课堂上习得的习惯、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新的学习任务中,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带得走的能力。

    因此,教师设计了《冀中的地道战》的第四个任务:

   





    第1题从课文内容延展出去,提供同样时代背景下的阅读资料,学生带上问题阅读并计时。这一题既是抗战历史资料的补充,是培育学生革命情感的延伸,也是提高阅读速度方法的延续。第2题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习得的“快速阅读、提炼信息”的方法去实践,在阅读、整理、介绍的回合中实现对课堂学习的主动呼应,促成个体知能关联课堂内外,贯通由学到用,从而形成自主综合运用阅读提速策略的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格兰特·威尔金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逆向设计”,追求“目标鲜明,以终为始”。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以学习目标为终点,又以合理分解的语文学习任务为起点,优化作业设计,难度递增,由知到能,推动学生高度情感投入、高度行为参与,经历“读、思、写、说”的真实学习过程,提高预习作业完成度、课堂训练参与度、课后练习正确率,以达到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45

    [2] 格兰特•威尔金和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415


通讯地址:江阴市春晖路158

电子邮箱:552186778@qq.com

联系电话:15961510641

  • 阅读(29)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