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包括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检测练习、学后反思六个部分。传统的教学设计一般是“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设计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教学评价”,而学历案则把评价任务设计在学习过程之前,即“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实施学习过程”,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设计。其中评价任务就像学历案的一条主线,它串联起学历案的目标——过程——评价,是学历案中的灵魂所在。
基于自身学历案设计的实践,我发现评价任务的设计中主要存在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不一致、可行性不强、形式单一等问题。
1. 关于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基本上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无关。在制定评价任务时,有的时候会抛开既定的学习目标,另起炉灶设置了评价任务,两者的指向性完全不一致。这样就导致评价任务和学习目标不吻合,通过评价任务这座桥梁始终无法到达既定的学习目标。
(2)评价任务落后或超前于学习目标。在评价任务的表述时,由于个人理解偏差或用词不够准确,评价任务有时会落后或超前于学习表目标,导致评价和目标无法完全吻合。因此,在学历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围绕学习目标制定评价任务。
2.关于评价任务可行性差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学历案中评价任务的执行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读完评价任务后应该立刻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个人的一些评价任务存在用词不准确,描述不清晰,人称不明确,导致了学生读后不知所以然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设计中,要注意评价任务的简单易懂,这样在课堂上才能让学生一看即懂,一点即透,具备较强的可执行性。
3.关于评价任务形式单一的问题,主要是评价缺少分层,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班级学生由不同的个体所构成,这些个体在认知水平和能力上有所差异。面对同一项稍微艰巨的评价任务,不同的个体在同样尽力的情况下所完成的效果可能不尽相同。而评价的要求和标准可能是唯一的,这样就造成部分后进群体学生的评价结果永远落后于班级的优秀群体。因此,在相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下,要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分层设计不同的评价任务,真正落实分层性评价,让评价任务真正发挥在学历案中的灵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