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论 得启发 探实践
——《小学交际活动作文理论与实践》读书心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新手教师,我对于作文教学总是一筹莫展,所以当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小学交际活动作文理论与实践》时,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我的暑期必读书目之一,以期望它能给我答疑解惑,拨开作文教学的迷雾。
《小学交际活动作文理论与实践》由吴立岗先生和杨文华主编合著,共分为七章:有关写作交际功能研究的历史回顾、小学交际活动作文的基本原理、训练序列、重要策略以及小学低中高年级交际活动作文训练。这本书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将作文教学研究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吴立岗先生一直认为,作文教学研究仅仅靠语文教学法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吸收借鉴现代教育学、语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成果,特别是活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交际活动作文强调:儿童语言的发展必须以现实的交际活动为背景,重视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吴立岗先生通过40年的研究、实验,得出写童话体作文是低年级作文起步训练的有效形式。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在小学低、中年级必须变句子训练、片段训练为篇章训练,让学生“起步成篇”。科学的训练作文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认识、交往或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表达需要,激发起强烈的写作动机,然后因势利导和学生一起确定作文题目,商讨写作要求,让他们带着强烈的表达冲动,满腔热情地投入写作,为了实现明确的交际目的而进行写作。
我之前看过一些名师的写作课例,在他们的课上,学生的写作欲高涨,其实就是,交际情境的产生解决写作欲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名师的课例上,情境的设定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一堂课的趣味性和方向性。而审视我自己所经历的作文教学,幸好,我也努力尝试过创设适宜的交际情境,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首先,我们可以抓住真实事件进行作文教学。
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孩子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将其融入作文教学之中。有一天,我班上的一位同学不开心地告诉我,爸爸妈妈吵架了,问我她该怎么办?我告诉她:“吵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大人意见不合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就会提高嗓门讲话。一般情况下,陌生人是很少吵架的,只有亲近的人才会经常斗嘴。你把他们吵架的过程写下来,送给爸爸妈妈,让他们看看自己吵架的样子,也许他们就会和好了。”于是,在那一周的作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聊“吵架”的话题,发现很多孩子都很在意父母的吵架,并在父母吵架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些什么。我告诉孩子们:父母吵架时,我们可以把他们吵架的原因、吵架时的样子用文字描绘出来,然后想好一个合适的方式送给爸爸妈妈看,用自己的文字来联络、融洽父母的情感。后来,这位同学很开心地跑来告诉我,爸爸妈妈看了她的文章,就和好了。
其次,我们还可以创设教学事件进行作文教学。
生活是儿童写作的泥土。教师要能将交际情境巧妙地融入儿童生活,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让孩子围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书写“我的发现”、“我的创造”、“我的故事”、“我的情感”、“我的想象”……当生活中缺乏教学需要的事件时,教师就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有所体验,萌生表达需求。我在班上曾让孩子们写自己的长辈,感受长辈为了孩子的一日三餐所付出的努力。因孩子们大都平时不太关注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我便让孩子们回去观察大人们的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还可以了解跟手有关的故事。有了这样的观察和调查做体验,孩子们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后来,我在班级里拓展到用颜色、动物、 味道等来写人。孩子们的《七彩小伙伴》《我家是个动物园》《爷爷的味道》《爸爸妈妈的“特异功能”》等一篇篇充满童趣和真实情感的文章应运而生。
另外,我们可以让儿童为“实际需要”而写。
班上有一位同学的书包始终是乱糟糟的,于是我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一起来讨论如何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能把自己整理书包的做法写下来,以帮助同学整理好自己的书包。这个情境就完全来源于儿童的实际需要,学生写作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明确的“用处”,学生写起来自然饶有趣味。
当然,从这本书中,我更多地发现了自己之前学习的浅薄、教学的无序、思想的苍白,从活动心理学到语言心理学;从达维多夫、玛尔柯娃,到赞科夫……从作文起步教学,到作文训练序列研究;从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区别(情境性、词语的多样性、对客观事物质量特征的反映、对客观事物积极面的反映),到消极词语(即能懂的词语)和积极词语的转化(即已经在使用的词语),这些精神食粮让我如饥似渴,充满了我的脑海。
理论知识学习,可以更好地指导我的实践,让我站得高、想得深、思得全;可以更好地指导我的日常教学、作文教学,让我转变思想,从教育的本质育人出发;可以更好地促进我的发展,让我向大师学习、向经典致敬,坚定了我继续学习、继续阅读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