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冯冬梅推荐滕衍平《学写小诗》 2022-04-10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第三单元:学写小诗


滕衍平

(无锡市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一、情境任务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课本上学习了几首现代诗歌,并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诗歌。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发现诗歌中饱含了作者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而且语言优美、形式灵活。我们不妨也来写一写小诗,表达我们的情感吧!写好后,我们可以在班级里举办诗歌朗诵会,比一比谁的诗歌情感更真、想象更奇、语言更美!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等方面的特点,围绕某一个内容或主题,写一首小诗。

2.依据诗歌的特点,能够修改提升自己写的小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特点,围绕某一个内容或主题,仿照其形式写一首小诗。

教学难点:围绕某一个内容或主题,写一首小诗,并能够依据诗歌的特点,进行修改提升。

四、教学准备

1.认真学习课内外阅读的诗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2.按诗歌的内容进行归类,了解不同类型诗歌在结构、语言上的特点。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诗歌特点

1.回顾学习内容。

(1)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诗集《繁星》里的部分诗歌,学习了艾青的《绿》、叶赛宁的《白桦》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同时,我们还从报纸、期刊、网络等上收集并阅读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诗歌,并且按照诗歌的内容或主题进行归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歌,读一读,并说一说诗歌属于哪一类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学生交流。

比如:属于哪一类诗歌,描写植物类的诗歌,描写风光类的诗歌,叙事性的诗歌等。表达了作者赞美、喜爱、依恋、向往等情感。

2.梳理诗歌特点。

(1)想一想,我们学习或交流的这些现代诗歌有什么特点呢?

(2)学生交流。

小结:诗歌具有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等方面的特点。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是建立在课文学习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教学开始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前期的学习历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当中,并进一步明确诗歌的类型,以及诗歌表达情感的特点。

二、激发表达欲望

1.唤醒生活记忆。

(1)有人说,诗歌可以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也有人说,诗歌可以让我们用美妙的语言表真情。是的,生活中,我们确实会发现世界的美丽与神奇,我们确实会有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与交流。下面的这些画面是否可以勾起你的记忆与情感呢?

(2)学生交流:

点拨:看到植物的生长,可以表达对生命力的赞美;看到迷人的风光,可以表达对景色的喜爱;看到亲人的身影,想到对亲情的依恋,看到医护人员在疫情中的表现,想到对无私大爱的歌颂……

2.激发表达欲望。

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学着诗人的样子,把看到的景象,通过大胆的想象把要表达的情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呢?

【设计意图】诗歌的表达,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基于情感的表达,以诗歌的语言形式来抒发的。因此,这里的设计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冲动,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学以致用,以诗歌的形式尝试表达。

三、提供结构支架

同学们,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然后我们再来思考: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写呢?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没有完美平时写作文那样容易,甚至不知道如何下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类型的诗歌,作者是如何写的。

1. 以课文《白桦》为例。

(1)默读课文,看一看这首诗分几个部分?想一想写了白桦树的哪些内容?

师生交流:先写了雪覆盖白桦树的样子,接着写了白桦带雪的枝头,最后写了阳光给雪后的白桦带来的颜色变化。

(2)找出诗中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想一想这些词句好在哪里?

师生交流:

①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点拨:“披了一身雪花”,写出了雪花落满枝头的样子,这样运用拟人的手法,把白桦当成了一个站立的人。“涂上银霜”,把雪花落满枝头的自然状态,写成了很有情趣,雪花似乎成了一个化妆师。

②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其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点拨:白桦枝头的雪花,像是花穗,像是流苏。在作者的眼里,这些都是雪“绣”出来的,这里的景色美,这里的“雪”是个心灵手巧的绣女。

③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

点拨:“姗姗来迟”,写出了冬日太阳的慢慢升起的姿态。这是拟人的写法。

小结:诗歌的结构形式很灵活,语句很生动,作者多处运用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和与白桦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写诗歌与写记叙文不同。学写诗歌,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写一首小诗,了解诗歌的类型特点是主要的基础。这里以《白桦》为例,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诗歌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尝试自主发现。

下面这首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语句写得很生动?

《太阳的话》


作者:艾青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师生交流:①这首诗写是以太阳的视角来写的。写法很独特,想象很神奇。②这首诗写出了太阳的特点,写出太阳的热情。③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起来很有节奏。

【设计意图】对于诗歌特点的深度领悟,需要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诗歌中发现诗歌在结构、内容、语言、想象等方面主动地发现。这里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歌,在品析中能够更深入地领悟这首诗好在哪里,为下面的学习借鉴提供了最贴合的样例。

四、尝试动笔表达

1.明确要求,酝酿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你要写的内容,要表达的情感,结合刚才的发现,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诗的表现形式,模仿着写一首小诗。写的时候,先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这首诗,准备写什么内容,分几个自然段,会用上哪些词句。

2.学生动笔,完成习作。

【设计意图】为什么写,写什么,分几个部分,这是写之前必须弄明白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写诗的目的就明确了,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就比较清晰了。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借鉴自己喜欢的诗歌的形式进行模仿,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典型习作

1.交流感受,发现不同。

(1)同学们,许多同学都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或者内容,学习写了一首小诗。说一说,写诗与平时的作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预设:写作文,需要把看到的、想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来。写小诗,要想好写的内容,想好表达的情感,然后注意需要分行,语言要简洁生动。

2.呈现习作,发现问题。

写小诗,好写,但是不容易写好。同学们在写诗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比如:

①分句与分自然段方面随意,前后内容之间缺少层次,不合理。

②诗歌语句啰嗦,语言不生动,缺少想象力。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习作,发现典型问题,然后梳理归类。这是对指导学生小诗进行修改和提升的重要基础。学生出现的问题,应是学情的真实反映,是教师接下来要开展的真正的教学内容。

二、赏析诗歌语句

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诗歌的语言更需要我们反复推敲。

那么,如何让你的小诗能够更好的表达你要表达的情感?如何让你的小诗的语言更加优美生动?如何在你的小诗中更好的展现你丰富的想象力?

1.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秋天里的景象,读一读,比较一下三者的不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语言形式,为什么?


苹果红红的,

玉米长着红缨,

等待成熟的到来

高粱也变红了,

正是丰收的时刻

紫色的葡萄,

又酸又甜。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师生交流:

例1中,写的苹果、玉米、高粱、葡萄,语句太平淡。

例2中,作者对描写的事物融入了大胆的想象,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这样的语言有趣生动,值得我们学习。

例3中,把苹果和葡萄放在一起,高粱和玉米放在一起,这样内容的组合更为合理。而且,语句的形式也较为工整。

2.完整地读一读这首诗,说一说你喜欢的语句。

秋 天


走在秋天,

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

走在秋天,

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


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稻穗儿熟,蝉声儿消,

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

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

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


苹果嚷着冷了,

要穿红袄;

葡萄嚷着冷了,

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

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高粱红着脸笑了,

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里闪耀。


走在秋天,

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

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


——选自原苏教版教材


【设计意图】如何把“好写”的感觉,提升到“写好”的水平,方法的获得不是概念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诗中的想象和语言的生动。教师先是从课文中的经典诗句入手,然后选择课外的精美诗歌,放手让学生从对“我的启发”的角度,来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当地运用修辞等方法来写诗句的。

三、自主修改完善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自己写的小诗,结合我们学习的诗歌的特点,认真地修改完善自己的小诗。修改的时候,要看一看哪些诗句的分句、分段是否合理,诗句的词语运用是否准确,能够把语句写得更加生动一些。

学生自主修改,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

【设计意图】修改自己的小诗,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方向,是体现小诗的特点和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方法是刚才从诗歌中学到的作者在想象、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做法。

四、班级交流评议

1.展示交流。

同学们把自己的小诗认真地誊写,在班级进行交流。交流时,先说一说为什么写这首诗,然后读一读,最后说一说自己最满意的地方。

2.同学评议。

交流中,对同学之间好的建议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同学们,我们可以把本次写的小诗歌按照内容或主题汇编成册。

【设计意图】学会写小诗,喜欢上写小诗,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里,老师组织学生进一步进行全班交流,然后再改进,再汇编成册,这样的学习经历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推荐理由】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体,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虽说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但既要让孩子爱写,又要写得好,这是很多老师不敢尝试的。但滕特做了这样一个尝试。借着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诗歌主题,他带领孩子们学写小诗。在学习课文和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用图片打开孩子的想象,唤起创作的冲动,然后引导孩子从自己收集的诗歌中发现诗歌在结构、内容、语言、想象方面主动的发现,在品析中更深入地领悟诗歌好在何处。然而,滕特的指导并不止于此。在学生完成小诗后,他针对典型问题进行评讲,把“好写”的感觉提升到“写好”的水平。就这样一改再改,最后汇编成册,孩子获得的不仅是成功的体验,更是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和对诗歌的热爱。


  • 阅读(29)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