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 2025-08-27
网站类目:资源共享 资源学科:语文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年级:高三 选用情况:学科网未选用 资源内容:

病梅馆记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说出文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并翻译重要句子。

2.学生通过比较题目《病梅馆记》和《疗梅说》,能说出作者对于“病梅”社会根源的揭示。

3.学生通过和《种树郭橐驼传》进行阅读,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并能理解近代倡导个性解放的思潮。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梳理文章思路

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

畸形、病态的审美(文人画士的喜好)

助纣为虐的鬻梅者

 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

任务二:本文又题“疗梅说”(书下注释),比较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1.有没有疗梅的内容?

第二段:纵、顺、毁、埋于地、解(回归到“梅”的天性)

作者不仅仅是停留于批判,更有躬身实践。

2.《病梅馆记》除了有“疗梅”的内容外,重点在“病梅”,一个“病”字十分引人注目。

1)什么样的梅是“病梅”?

曲梅、欹梅、疏梅

2)为什么盛行“病梅”?

“或曰”:“有人”是谁?  社会上的畸形审美

鬻梅者为牟利主动迎合: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通过物理暴力强行改造梅树自然形态。

文人画士(需求方)与鬻梅者(供给方)形成共谋关系,使病梅产业化。

3)“病梅”的危害

病梅成为潮流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说明该标准虽未公开立法,却通过社会风气形成无形枷锁,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病梅馆记”中“记”这种文体更侧重记叙,阐述“病梅馆”的由来:……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光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体现了作者坚定的立场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节,我们会发现作者“安得”,比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作者一种崇高的理想,同时也可以发现个人力量之渺小。

—个体救赎的无力感,呼唤系统性变革(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共振)。

总结:

“病梅馆记”:

记:重在叙事。

梅之病——病之因——病之烈——辟“病梅馆”

“病梅馆记”:

不仅仅表明“疗梅”的决心,更有直陈弊病的深刻;

不仅仅是“疗梅”,更是辟“馆”以贮,体现“病梅”之多,“疗梅”之穷尽一生。     

“病”之烈,“馆”之小,个人力量之微薄,呼吁社会变革。

 

3.“梅”之外

比较《种树郭橐驼传》,思考:

虽《种树郭橐驼传》和《病梅馆记》都提倡顺应天性,但两篇文章的理念有所不同,请你谈谈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原因。

资料链接: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杂诗》写于1839年。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前夜,中英冲突一触即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恶化,清朝统治阶级对内的高压政策也愈演愈烈,对人才的束缚、压制和摧残登峰造极。

《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一样写于1839年,是作者归隐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不同:《种树郭橐驼传》顺应天性是指不要过多干预,让其自然生长,重点在“养”。

《病梅馆记》是指要释放被束缚、摧残的天性,重点在“疗”。

原因:《种树郭橐驼传》的写作目的是借种树之道说明政令频出的危害,希望为官者不要打扰百姓的生产生活;

《病梅馆记》矛头直指“病梅”产生的社会机制,倡导个性解放



结语: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他所处的时代,清政府的文化统治政策,虽略有缓和,但士大夫对文字狱,还心存余悸。所以定庵对不欲明言、不忍卒言者,不能不猖狂诙诡以言之。这样他就学庄周的寓言的写法,产生了像《尊隐》《病梅馆记》一类的文章。

——(选自任访秋《试论龚自珍的散文》)

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之,”“徒僇其心,僇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残害的方法也不是砍杀他的身体和头颈,而只是残害他的心灵,残害他能忧虑的心思、能愤怒的心思、能思考的心思、能有作为的心思、能感受廉耻的心思、能排斥渣滓的心思。

在《病梅馆记》中,龚自珍用文学笔触揭露了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反映了作者对人自由发展和精神解放的热烈向往。“近代解放的先声”






  •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