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大先生》读后感
江阴市第二中学 朱雪倩
顾明远先生以96岁高龄回望教育人生,执笔写下《我所认识的大先生》,如同一次沉静有力的精神点名,也是一部跨越时代的教育人物群像。书中所述46位“大先生”,或为先生之师,或为并肩战友,既有学术巨擘,也有讲台常青,他们共同构筑起中国现代教育精神的高地。书中有很多核心教育理念,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吕型伟"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个性化教育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出自李白之口的千古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一个性教育观的深刻内涵。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一个性教育观宛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教师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助力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作为教师,我深刻认同这一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领悟其真谛。
一、理论基石:多元智能理论的有力支撑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局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一理论为“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教育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明确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领域,不存在绝对的“笨学生”,只是在不同智能方面表现出的强弱差异。这让我坚信,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就能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发展路径,让他们在擅长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个世界里蕴藏着无穷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才能和学习风格。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应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二、实践探索:因材施教,见证成长奇迹
在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曾教过一位小韬的学生,他学习成绩很差,曾经数学检测得了0分,但在整理知识点上却有着极高的天赋。课堂上,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对老师的讲解有一些小小的回应。小高考临近,她依然我行我素,我决定利用她的整理天赋,鼓励他为六门学科进行知识点规划整理,并在全班面前为她助阵。在整理天赋的驱使下,小宇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最终,他顺利得通过了小高考,而她的整理手册在全班备受欢迎,一度成为小高考成功上岸宝典。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当我们发现并尊重学生的长处,为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舞台时,他们就能找到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内在感悟:尊重差异,成就未来
通过这个案例,我深刻感悟到“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育观的深远意义。它让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天赋潜能。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
“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这一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培育,就能挖掘出他们的无限潜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作为教师,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秀人才的可能,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他们就能在自己的领域中发光发热。
“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育观的实践,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它让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爱去培育,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中绽放光芒,实现人生的梦想。作为教师,我将继续秉持这一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