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22.古诗三首 总第( )课时 主备人 袁同舟
一、教学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
|
二、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学习结果)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
|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以及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
|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导学案 |
|
教 学 活 动 方 案 |
|
一、引入话题,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走进第七单元,映入眼帘的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谁来读?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的重要性?(品格)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古代诗人,感受他们美好的品格。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题目是《芙蓉楼送辛渐》,诗题中就有两个要会写的生字,“芙”“蓉” (1)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了吗?(都是形声字上表形下表声,上下结构,草字头写得扁平一些)。老师还想告诉大家一个妙招,看,这是一条重心线,与整个字垂直,找到这条线能帮助我们把字写得平稳协调,这条线正好在草字头的中间,并且经过横撇捺的交叉处。 你会找了吗?“蓉”的重心线在哪儿呢?必须要几个点连起来,你从上往下说一说。所以写完草字头以后下面的部分都要沿着重心线往下走。 我们试着用这个方法把这几个字送入田字格中,老师来写,你们伸出右手书空。 (2)请同学们拿出课堂学习单:把这两个字带入诗中,把整首诗工整地写一遍。写的好的同学,老师在你们的学习单上给你打上星。
(3)生字会写了,我们再把诗题读一遍。芙蓉(图片)芙蓉是一种花的名字,江阴的市花就是芙蓉,江阴也叫芙蓉城。这里是一座楼的名字,芙蓉楼坐落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依山傍水,别致典雅,是文人墨客登临品茶、吟诗的圣地。) 3.在这座芙蓉楼,谁在干什么呢?把诗题的意思说一说。(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自己的好朋友辛渐)
任务一:初读诗歌,体味友谊 1. 你们读懂了诗题,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试着读出节奏。(请学生读,读正确后出示分隔号,提醒学生:标分隔号的地方不要明显断开,要声断气不断)两位学生读后,齐读。 2.同学们,这首诗中出现了许多地名,你发现了吗?地名:芙蓉楼、吴、楚山、洛阳。这是关于这些地名的注释,大家快速浏览一下。光看注释,可能还不是很直观,我们来看地图。(路线图) 得知好朋友辛渐要从芙蓉楼乘船渡江,北上洛阳。王昌龄一路相送,从江宁送到镇江芙蓉楼,送了100多里路。这首诗就是王昌龄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任务二:理解诗意,体悟孤寒 1.体悟孤寒——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送别时的情景是怎样呢?“寒雨连江夜入吴”,第一句起笔,不写他和辛渐的关系怎样的好,却写了雨,这场雨有什么特点? 预设:寒(点明季节,秋冬季节的雨,给人寒冷的感觉);连江(雨大得和江面连成一片,这是一场大雨);夜入吴(夜里下的雨,一直下到第二天早晨,说明这场雨下得久) 师:真厉害,概括一下,“寒雨连江夜入吴”写出了雨的三大特点——又冷、又长、又大。奇怪,明明是送辛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写雨呢? 师:写雨寒冷、浩大、久久不停,其实是为了表达王昌龄此时的心情——寒冷、孤寂、凄凉...... 手写板书:寒雨 ②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合作着读一读,注意要和我读的情感同步,准备好了吗? 江寒啊——这寒意弥漫在了满江的云雨中,所以昌龄说寒雨连江夜入吴 夜寒啊——友人即将离去,这漫漫寒夜怎舍得入眠啊,所以昌龄说寒雨连江夜入吴
③辛渐喝尽杯中的最后一口酒,不得不踏上去洛阳的客船,王昌龄望了望远处的楚山,写道:平明送客楚山孤。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平明,就是第二天早晨,诗人送走了客人辛渐,觉得楚山特别孤独。 请看楚山图,目之所及,用一个词语形容这山有什么特点?连绵起伏,一眼望去望不到边,不曾断连,哪里会觉得“孤”呢?谁来说一说? (因为诗人的心孤,所以看什么都是孤的。) 师:最知心的朋友,离他而去。送走他的朋友,他觉得自己就像孤独的山峰。其实孤独的并不是山,而是诗人孤独的内心。 手写板书: 孤山 ④借助 AI,理解诗歌写作背景 其实,令王昌龄内心感到凄凉、孤独的不仅仅是因为好友的离别,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我们一起来听听王昌龄自己是怎么说的。 听了昌龄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仕途的坎坷,朝廷的不公,小人的陷害使王昌龄内心倍感凄凉、伤感。
⑤引读: 知己离别,无人倾诉,所以昌龄说:平明送客楚山孤。 仕途不顺,孤寂苦闷,所以昌龄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⑥总结:深悟孤寒,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表面是描写寒雨、楚山这些景物,实际上是想表达自己的凄凉孤寂的心情,这样的写法就叫借景抒情。(板贴:借景抒情) 让我们带着无限离愁再读这两行诗。 任务三:冰心玉壶,感受品格 1.出示高适、王维、王勃的送别诗。我们看,文人墨客送别友人时,大多说了什么?(不必担忧你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赏识;请你再喝一杯酒,出了阳关后就没有熟悉的朋友了;只要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和你仿佛是邻居)共同点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劝慰,勉励。 2.而王昌龄在送别辛渐时,说了什么呢?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手写板书:冰心玉壶)在你心目中,冰心给你什么感觉?(透明纯洁、一尘不染、洁白 )是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这样的心叫冰心。 4.冰心装在玉壶里的,而不是铁壶,紫砂壶,玉壶给你什么感觉?(从里到外都是纯洁的。) 5.玉在古代代表君子、美德。君子如玉,温润美好。资料:唐代官场举行过“玉壶行动”,号召官场上的人都要向玉壶一样纯洁而正直,“玉壶”成为一个特定的词语。所以诗人正是用“冰心”“玉壶”这样纯洁美好的特点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质。借一样事物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样的写法是——(板贴)托物言志。 (板书:托物言志) 6.王昌龄以前住在洛阳,他的许多亲朋好友在洛阳,洛阳对王昌龄来说是一个日夜牵挂的地方。假如我就是洛阳亲友,大家是辛渐,有一天我在洛阳的街上遇到了你,我们有一段对话,请大家来演一演: 亲友:辛渐兄,别来无恙啊! 辛渐:别来无恙! 亲友:此行可见到昌龄兄啊? 辛渐:见过。 亲友:他最近如何?有没有给我们捎句话? 辛渐:一片冰心在玉壶 ...... 亲友:他为什么要把这句话带给我们呢? 辛渐:...... 师:为什么要带给我们这么一句话? (王昌龄虽然现在身处逆境当中,但他想告诉以前的好友,他现在依旧有操守,依旧是清白的。) (他是被小人诬陷的,他不与其同流合污) (他希望世人,天底下所有人都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7.说得特别有道理,就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昌龄的心声,他为什么要带给洛阳亲友这句话呢? 8.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是王昌龄的知己! 9.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最后两句诗时,要昂扬坚定一些,师范读,生朗读。 任务四:聚焦人物品质,感受英雄气节 1.所谓七绝圣手,圣的不仅是诗,更是其人格。学完这首诗,大家对王昌龄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心中的王昌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吗?(才华横溢,洁身自好,品格高尚,清廉正直,冰清玉洁)德不孤,必有邻。从古至今,品行高洁的人终有一天会被看见,被读懂。跟随着音乐,我们再把全诗朗读一遍。 2.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早上送别辛渐时而作,还有一首诗前一天晚上,昌龄在丹阳为辛渐设宴饯别时写的,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其二)》,读的时候同样关注诗中写景的字眼,读出其中藏着的情感。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唐代]王昌龄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学法迁移:哪个字眼,你读出了王昌龄的心境?学生交流。 不管明月心也好,冰心也好,都表示美好的心灵。 希望大家也拥有一颗冰心,一颗明月心。 |
备注 |
板书设计 |
|
芙蓉楼送辛渐 芙 蓉
寒雨孤山 借景抒情 冰心玉壶 托物言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