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对话,同样精彩
——魏星《如何做好统编版教材教学设计》讲座心得分享会
天气的多变,冷空气的来袭,挡不住我们学习的热情。3月27日晚上六点半,夏江萍名师工作室的全体学员等候在线,围绕魏星老师的讲座《如何做好统编版教材教学设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一次活动给每一位学员带来的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的启迪。
在学习委员徐萍老师的组织下,学员们聚焦“要素,打开,整合”这三个关键词,线上研讨活动开始了。
一、指向“要素”
吴忠豪教授明确指出: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教学,将语文要素提出的学习内容切实落到实处,是每篇课文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每篇课文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指标。
统编教材未来的较量就是在于学习活动的设计,而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就是要素的解读。大家首先围绕“要素”畅谈自己的观点。大家都明确表示,要用好统编教材,首先必须充分理解语文要素,懂它然后用它,把握好“上下”“左右”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找准支架,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切入点。
为了更加聚焦,学员们以五下“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为例,展开讨论。班长蔡海峰进行深刻的解读,从理解古典名著,到阅读方法指导,层层深入,令我们醍醐灌顶。
二、指向“打开”
教材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体知识,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打开语文活动。魏星老师所讲的“打开”,指的是打开过程,寻找“落点”,帮助学生从“起点”走向“远点”,打开思维,打开空间。
那么,打开的角度是什么?方法是什么?大家以五年级的“民间故事”和二年级的《蜘蛛开店》为例,紧扣“复述”这一要素谈谈如何打开语文学习活动。学员们各抒己见,从各年级段的复述要求和目标开始,到复述的具体抓手、搭建的支架。思维的火花在迸溅。通过讨论,学员们越来越明白:打开活动,要把教材知识转化为个体知识;打开活动,需要有效的本体知识作为支撑。
三、指向“整合”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一课一课地教,这固然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是否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呢?于是学员们围绕“整合”这一话题,畅所欲言。大家发现,统编教材每组课文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有的是主题的相似,有的是体裁的相似,有的是内容的相似,有的是阅读策略相似。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照,比照参读,辨析评价,从中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律。所以,单元整体教学是统编教材给教师提供的一次灵活使用教材的契机。大家要敢于打破一篇一篇“顺着教”的界限,以生活主题、语文主题为线索设置任务情境,通过重组、比较、鉴赏、问题解决等方式建构“学习任务群”。
随后班长季勇、蔡海峰和学习委员徐萍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三位大咖都明确指出:要素的解读、学习活动的打开、学习内容的整合,是彼此关联和彼此照应的。统编版教材教学设计首先要理解语文要素,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落实语文要素,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关联度,结合课文阅读、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习作、交流平台等,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把简单的枯燥的语文要素灵活地转化为具体的、有意思的学习活动,让语文要素在课堂真正落地,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真正逐步得到提升。
活动最后夏江萍导师充分肯定了大家的积极参与,并给出了思考的方向:统编版教材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把要素进行分解、细化,接着升华知识,然后系列对比,最后个体内化。夏特还对学员们提出希望,将今天的学习收获吸收内化,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以及论文撰写中。
潜心钻研,携手共进!虽然语文教学之路漫漫,但有了夏特的指引以及其他大咖的帮助,我们这些年轻学员一定会越走越欢,越走越远!
(撰稿:学员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