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块教学:策略教学的智慧选择
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学习心理学原理上的一种教学策略,即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有序的实践板块,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充分发展。组块教学中,教师将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整合语文学习活动, 变革语文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其基本特点是:
(1) 在内容上基于教材,植根于生活,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融入课文、引进课堂,及时充实、调整、重组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2) 在结构上突破线性思路,采取板块式的教学结构, 凸显教学重点,拓宽教学时空, 更具灵活性;(3)在功效上,实现一个板块活动达成多个教学目标,减少无效劳动,具有增值性。
组块教学从“教学内容、语文活动、课堂结构、课型分类” 四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一、重组教学内容
组块教学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形成动态、即时、开放的教学内容板块:
1. 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核心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最具摄取性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教师要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这些隐藏着的核心知识,进而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从文本中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按照“教—学— 练”的不同功能,组成教学内容板块,以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 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基于小学语文课程(能力)标准,依据布鲁姆能力目标分类学,确定学生年段能力发展目标群,并以此为“内核”,从教材中选择适合学生某项能力训练的语文学习项目,整合成教学内容板块,最终实现预定的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步曲”,组编切合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内容“板块”。
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 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 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这个内核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 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
二是“联”:根据“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选编进来,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显“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 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板块”。
二、整合实践活动
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并将零散的活动项目整合成综合的活动板块,构建三个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板块:
1. 读写一体化活动板块序教学中形成一个以读写为主的一体化训练序列,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探究性学习活动板块序列。以某个语文核心知识为核心,设计一个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板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探索、建构的过程,促进学生各方面的整体发展。
3. 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序列。以社会生活为源泉,选择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 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并以学生个体喜欢、擅长的活动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沟通各学科教学内容,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达到综合化的训练效益。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以经过重组的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板块” 确立以发展学生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的目标群。然后根据小学生每个年龄阶段的主导活动, 科学、合理地安排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如朗读、体悟、想象、比较、概括、复述等,并整合成一个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各层次的训练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三、优化教学结构
组块教学以学定教,删繁就简,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因此,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1. 读,主要指诵读。诵读教学坚持六个字:读读,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懂意思, 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引导学生就课文的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其评判能力、学习初步的鉴赏;背背,让学生选择喜爱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
2. 悟,即体验、感悟。组块教学注重学生与文本、经验与知识、思维与想象等多维度、多层面的联通,教学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积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达到对文本内容、情感及表达规律的领悟,在广泛的联系中达到融会贯通, 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的灵性。
3. 习,即习得、运用。习的基本途径有:(1)读中迁移。引导学生围绕某个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创设综合性的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言语能力。如组织讨论、辩论、即兴描写、角色表演、创造性复述等。(2)综合性学习。打破课堂界限、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编辑班报、课本剧表演,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 开展专题性阅读等。(3)反思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之后,自己总结学习收获,寻找存在的问题,坚持写“学后笔记”,既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监控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加以梳理、整合。
四、构建基本课型
组块教学的基本课型有:
(1)诵读感悟型。对于精美、典范的课文或段落,宜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从中领悟言外之意,体悟言中之情, 感悟言语规律,既积累语言材料,又培养语感。
(2)情境运用型。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 创设语言交际运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掌握语文。
(3)研读探究型。启发学生就课文的重点语段进行深入探究,质疑问难,引导学生研究新问题、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4)主题活动型。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开展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以春天为主题的古典诗词赏析、以母爱为主题的小说阅读等,让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得到知识、情意、能力间的和谐整体发展。
简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是常态化的教学样式,具有“便教利学”“学以致用”“用能有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