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五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2020-09-26
网站类目:在研项目

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读写融和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篇章页以“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一语揭示了单元人文主题,也揭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统编小语教材中有八次写人习作,其中有四次表达训练指向的是描写人物特点,而本单元习作的着力点在把人物特点写具体,基本的方法为选取典型事例、多种方法表现特点、间接描写凸显人物。这一方法的落实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渐次深入。两篇精读课文指向表达方法的学习,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交流平台”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尝试运用表达方法,单元习作综合运用表达方法。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也从不同角度引导学习方法,《人物描写一组》的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抓住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学习片段中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刷子李》的课后习题在提示体会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间接描写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认读19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刷子李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通过阅读、对比、交流,体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学习运用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读写核心任务

从阅读角度来看,本单元的文章均为名家名篇,作品的年代不同,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差异性较大,文中出现了许多方言词汇和大量生僻字,这些都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另外,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课文初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特点,但对于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以及侧面衬托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上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写作角度来看,部编版教材对学生写人习作训练有条不紊地安排,有很强的序列性和层级性。对于五下学生而言,如何抓住人物特点,选择恰当的事例来进行刻画已经有了基础。但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来契合表达人物的特点,仍需要不断地运用提高。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立足于本单元语文要素,写作难点确立为: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三、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人物描写一组》

《刷子李》

习作例文和作文

学习情境板块

运用视频或图片创设情境,唤起生活经历,进行习作。

出示生活场景图片。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句式仿写,重在写法渗透。二、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写一写《身边的小能人》。

在任务情境中,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特点。

学习内容重组

将习作例文选出和课文所选片段进行对比学习,如《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小守门员和她的观众们》。

交流平台的内容分散到课堂教学。

例文有的提前到精读课文中学。从阅读教学和习作例文中习得方法,在交流评改中,提升、巩固、写作方法。

阶段学习目标

学习写人的基本方法

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办法

多种方法的组合运用

表现性任务

单元内容重组进行设计活动

单篇教学设计活动

单元内容重组进行设计活动

课时安排

3课时

2课时

3课时

四、读写融和学习活动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噶、绊”等12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和理解手疾眼快、一叉一搂、公鸡鹐架、冷绊子、挺脱、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已后、登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学习作者运用动作、外貌、语言等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4.激发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学习过程:

板块一:复习,检测预习

1.  揭题。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看这些生字词你都掌握了吗?

眼疾手快  一叉一搂  下绊子  公鸡鹐架  扳不动

杀进腰去  身量   筋肉   出号的大脚

诸亲六眷  郎中  已后  一声不倒一声  哥子  登时

提示:

这些词语有方言、有白话,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注解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进行理解。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纠音:嘎gǎ  jià理解:监生

3.通过预习,对这些人物你有了哪些了解?教师结合文中注解相机介绍三个人物。

“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军战士的过程。课文的片段写的是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祥子是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一书的灵魂人物,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年轻时的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

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经典的人物,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在小说中是个很有钱的人。

4.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这三个人物。

板块二:细品,感受特点

1.自读文,思考:这三个人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嘎子:顽皮、机敏……

祥子:健壮、吃苦耐劳……

严监生:吝啬、爱财如命…… 

过渡:同学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来的?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写写批注。

3.交流预设:

*聚焦嘎子

1)摔跤前的选择,“一向…… 从不…… 自然……”表现顽皮。

2)摔跤时对嘎子的动作描写“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对双方的动作描写“走马灯似的转、揪在一起”直接表现了嘎子的机敏。

3)摔跤时对小胖墩动作描写“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趁势往旁侧里一推”衬托出嘎子尽管处于劣势,仍不服输。

*聚焦祥子

1)祥子体态的描写“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出号’的大脚“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体现出了他的结实健壮。

2)祥子穿着的描写“杀好了腰”“肥腿的白裤”“用鸡肠带儿系住”体现出了他的吃苦耐劳。

3)祥子相貌的描写“头不是很大,圆脸,肉鼻子,两条眉……头上……腮上……脖子……脸上……”体现出了他的精神与自信。

*聚焦严监生

1)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喉咙里痰……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把头摇了两三摇”“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眼闭着摇头……”“点一点头……”体现出了他的爱财如命。

(2)想象严监生每一个神态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

4.小结:作者紧扣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语言等细致的描写,使得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

5.拓展阅读:小嘎子在成长过程中,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祥子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又是怎样对待生活的?严监生的吝啬在生活中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要想了解这些,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在这三本书中,你将会了解更多和他们一样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

板块三:比较,发现写法

    *比较阅读《摔跤》和《两茎灯草》

1.  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摔跤》抓住了嘎子、小胖墩的动作,《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抓住了祥子的外貌,《两茎灯草》抓住了严监生的动作、神态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完成板书:

嘎子       顽皮机敏

祥子       健壮朴实    多种方法表现特点

严监生     爱财如命   

2.《摔跤》和《两茎灯草》同样写了人物的动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默读课文,圈一圈两个片段中人物的动作,说说你的发现。

3.交流预设:

1)《摔跤》是两人比赛时的一连串动作,是连续性动作,《两茎灯草》是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手指的动作,是单一性动作。

2)《摔跤》准确地运用了不同的动词。《两茎灯草》同一个“伸指头”的动作采用了不同的描写。

3)《摔跤》按照“摔跤的准备——摔跤的经过——摔跤的结果”这样的顺序把一连串的动作分解,加上人物的神态、语言,运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人物的特点。《两茎灯草》抓住细节,着重人物“手指、头、眼睛”的特写写出人物特点。

4.小结:描写人物一连串动作,要有顺序,用准词。描写人物单一的动作,要抓住细节,写出变化。

  *比较阅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都写到了人物的外貌,默读课文,想一想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师生合作完成表格

课文

人物

身份

特点

写法

详写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

车夫

结实健壮

抓住人物的外貌写出特点

详写祥子的相貌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守门员

观众们

守门员

观众

专业

专注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写出特点

详写守门员和大个子叔叔

3.  结合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4.  交流预设: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写的是个像,《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写的是群像。

2)个像描写写得非常细致,群像描写详写了最特别的守门员、大个子叔叔。

3)两篇文章都是抓住了人物的身份特点:祥子是车夫,体态、相貌都体现了车夫的特点:结实健壮;小守门员的穿着、动作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守门员的专业,观众的神态、动作、心理都体现了他们对比赛的关注。

    5.小结:个像描写要细致,就像工笔绘画一样。群像描写要抓住这一群人中最有特点的、最与众不同的人详写。不管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一群人,都要抓住人物的身份特点。

板块四:练笔,迁移运用

1.说说课文学习的收获。

2.小结:写人物时,要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方法的描写把人物特点写具体。人物的动作描写,连续的动作要有顺序,用准词;单一的动作,要抓住细节,写出变化。写一个人要细致地写,写一群人要选重点地写。

完成板书:

  多种方法表现特点

  连续动作用准动词

  单个人物抓住细节

  群像描写紧扣特点   

3.小练笔:出示课间十分钟学生活动的几张照片,一张是一个同学在跳绳的照片,一张是一个同学在安静阅读的照片,一张是一群同学在打篮球时的照片。请同学仔细观察,三张照片上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快乐,怎么写出这份快乐呢?

4.学生交流预设:第一张照片要写好人物的连续性动作,用准动词。第二张照片要写好人物阅读时的动作、神态等细节,第三张照片中,要写好防御者、进攻者的不同表现。

5.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张照片完成练笔。

6.围绕板书交流评点学生习作,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有什么修改建议?

7.课后,进一步修改练笔。

 (设计: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黄仲华)

《刷子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识记“调浆”“蘸浆”等词语,并能在语境中正确的理解。

2.品读重点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正面描写,感受刷子李手艺之“奇”。

3.感受小徒弟的内心世界,体会侧面描写是为突出主要人物。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我身边的小能人》。

学习过程

板块一:读题质疑,初知人物

1.导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加载了许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齐读)

2.读题质疑。从这个称号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要点:行李,刷墙工作,他的手艺高超。

3.自读感知人物形象。

(出示自读提示) (1)带着自己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用一个词语概括刷子李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写在课题旁边。

4.检查字词。

1)发怔(zhèng) 蘸(zhàn)浆(关注翘舌音)

2)露(lòu)馅儿 和(hè)着琴音 必得(děi) 调(tiáo)浆(读准多音字)

3)屁股 师傅 包袱(读准轻声)

4)露馅儿、名气有诈、发怔、发愣(联系上下语境理解)

5.交流初步印象。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用文中的话说,相机板书。

板块二:品读奇人,体会表达

1.品读刷子李奇人语句

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浏览课文,把描写精彩的句子找出来,并写下你对刷子李的印象。学生自主思考圈画,交流。

1)“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传说中的一绝)

2)“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传说中的刷墙效果美)

3)“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不同一般的规矩,是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

4)“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眼见为实,刷墙效果的确美得叫人惊叹)

5)“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从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崇拜里读出了刷子李的神奇)

6)“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交流并进行朗读指导。

要点:①感受刷子李刷墙的动作之美。②感受刷子李刷墙的艺术之美。③感受刷子李刷墙的境界之美。

2.感悟表达妙处,迁移写法,练写片段。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 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细读体现“奇”的句子,想想作者怎么写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发现表达妙处,感受正面描写的精彩:看到听到联想到,有形有声有感受。

(2)巧借表达妙处尝试背诵。

(3)出示生活场景图片,练写片段。回忆生活中相似的场景,运用“看到听到联想到”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时间三分钟,力求做到“有形有声有感受”。

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议:弹琴朗(朗朗台上投入弹琴的片段)或者拉面王(王师傅的现场展示花样拉面,落地不收钱。)

范文1:时间的一分一秒流逝,两人僵持了一分多钟,不分上下。我注意到,常一一的手开始发抖,脚尖踮起,牙齿紧紧地咬在一起,脸涨得如同一个紫茄子,眉毛上挑,样子十分滑稽。《扳手腕比赛》

范文2:音乐响起,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欧美音乐。赵俞栩闭上眼睛,将自己缓缓沉浸到音乐的世界里,鼓棒落下,清脆的鼓点像长着翅膀的小精灵飞舞而出。伴随着节奏变化,他灵活空着这手脚,擦声和鼓声混合出一个个轻灵而动听的音符。正当大家如痴如醉时,节奏突然变得欢快起来,赵俞栩娴熟地摇头、摆臂,偶尔玩弄一下手中的鼓棒,显得俏皮可爱。那充满金属风格的鼓声,一会儿像珍珠落在相应玉盘,一会儿如雨点敲打玻璃,一会儿又如千万条鱼儿向跃出水面,让人们赞叹不已!

(5)学生片段赏析,交流并评价。

要点:指出人物,能从不同方面来写,形、声、感受。

小结:通过这样的方法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可以刻画出人物的手段高明、本领高强。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

要点:“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

4.再次感受人物。出示:(1)刷子李之“奇”在于行事奇,规矩奇。(2)他手艺出众,潇洒自如,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制定的近乎苛刻的“规矩”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的独特标准使自己远远超过了同行,成为业内响当当的偶像。

结合阅读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这是一个怎样的刷子李,为什么?板书

板块三:探究心理,感知写法

1.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刷子李的神奇。这篇小说确实很吸引人。除了小说刻画的人物很神奇之外,(板书:人物奇)还有别的原因吗?你们读了这篇小说,觉得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特别具有吸引力,经常会出乎你们的意料?6-9自然段。

2.也让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备感意外。请大家浏览6-9自然段,找一找,共有几处描写体现了曹小三的出乎意料?交流。

1)“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有发现。”哪个词最能体现曹小三的“出乎意料”?(居然)一个“居然”写出了曹小三内心的出乎意料。此时,刷子李在徒弟曹小三心中的形象一定是如山般高大。请看曹小三的心理示意图。

2)“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 上出现了一个白点,黄豆大小。”如果你是曹小三,此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如果用心理图示表示,此时的曲线走向应当怎样?为什么?

3)“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 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如果你是曹小三,此时,你心里又会怎么想?如果用心 理图示表示,此时的曲线走向应当怎样,用手比画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

小结:这就是曹小三内心世界的一波 三折!有了这个一波三折,这篇小说会更加好看,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板书:故事绝。)

3.课文是讲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可为什么还要写另外一个人物——曹小三呢?快速浏览课文,你发现作者写曹小三时主要抓住了什么来写?(心理变化)

心理变化图:半信半疑—黑衣神圣威严—形象轰然倒塌—发怔发傻

如果对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一波三折”。

4.比较阅读《俗世奇人》里的《泥人张》片段,探讨

这里泥人张的“奇”又是如何写的?与刷子李的“奇”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出示:只见人家泥人张听也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差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要点:人物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描写正面表现人物的“奇”;“吃饭的人”的视角侧面表现人物的奇;“刷子李”“泥人张”,人物的特点在称呼上显现。

5.迁移运用,内化写法

出示: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段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用上本课学到的一两种(正面、侧面)写法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1)老师读到两篇文章,第一篇写外婆,你们看这个片段,前面采用正面描写外婆的手,如果后面要加上侧面描写,你准备加入那个人,怎么想、说、做?说一说。

外婆,我不说,您也知道自己的手有多粗糙。您的双手,掌心都接满了厚厚的老茧,摸着您的手,感觉就像摸着老松树的皮。连小妹妹都不愿意您摸她的脸,因为太粗糙,会硌人。

2)第二篇写赵俞栩,你们看这个片段,表演过程中根据音乐的旋律,有两处正面描写他的表现,如果后面要加上侧面描写,你准备怎么写?说一说。

随着贝斯声的加人,音乐进人高潮,他的表演变得激情澎湃。那热烈的鼓点,如波浪滚滚向前,又如火焰在熊熊燃烧。赵俞栩似乎与音乐融为一体,前来购物的人们都驻足观看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奏。音乐声减弱,赵俞栩完美地敲下最后一个鼓点,站起身,微笑着向大家鞠躬致谢。观众们这才从音乐里醒过来,舞台下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要点:以范文引路,学生自主写作。交流围绕要求进行点评。

板块四:结课拓展,阅读激活

1. 介绍《俗世奇人》,推荐学生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领略了刷子李的神奇技艺,又领略了冯骥才小说描写的“一波三折”,真是过瘾啊!有人说:“曹小三当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老师说:“你们在这篇小说中感悟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你们从这篇小说中感悟到了什么?

2.相信看了这段话,你们会明白得更多。

出示: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如 “刷子李”、“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等,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当当响、响当当了。——摘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说说看,你又明白了什么? 我们送一副对联给刷子李。

出示:天衣无缝,刷板显功底;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 横批:俗世奇人

3.出示:《俗世奇人》是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书中所讲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 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收集 于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总结:希望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在结识更多奇人的同时,尽情领略冯骥才先生的生花妙笔!

板书:

14 刷子李

       人物奇      正面、侧面描写

    故事绝     “一波三折”

(设计: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朱少平)

《习作5 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结合课文《两茎灯草》,学会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

2.  根据习作要求,借助习作例文,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3.  通过写作交流评议,巩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板块一:回顾单元知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完成表格。

课文

人物

特点

写法

《摔跤》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刷子李》

 

 

 

作者就是抓住了人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即人物的特点来描写刻画,才呈现出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最近,学校推出了“我眼中特别的你”专栏,希望同学们能有一双慧眼发现并记录生活中鲜活的人物,大家有没有兴趣撰稿评选?

板块二:聚焦典型选事例

(一)品析事例,体悟典型

1.写人离不开写事。我们回顾下《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是严监生,他的特点是吝啬。作者吴敬梓选取了什么事例来表现严监生的吝啬?

(临死前的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明白他想节省灯油的心思,并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茎,他才点头咽气。)

2.作者为什么要选用这个事例呢,这个事例到底好在哪里?

1)说服力:读了这个事例,读者能很好感知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

2)新鲜感:这个事例让我们看到一个垂死的人临终前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也没有留恋自己的生命,而是对两茎灯草耿耿于怀,这样的举动不近人情、不符常规,这样的情节设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显得与众不同。

3.小结:像这样能鲜明地显现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精神品质,具有代表性和新颖性的事例,叫做典型事例。

(二)辨析内化,明确典型

1.有位同学想写《叔叔记忆力超群》,从题目看,叔叔的特点是什么?

(记忆力超群是记忆力极强,远超正常人的水平。)

2.  这位同学罗列了四个事例,你们看一下他应该选取哪些事例来进行描写呢?

事例1:他读完一本故事书,就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住。

事例2: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他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3.讨论交流:

事例2和事例3:“记住一句话”“记住生日”这两个行为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实数平常,不能体现叔叔的特点。

事例1和事例4:从记忆的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短以及准确率高这几点来说明叔叔的记忆力远超一般常人,让读者深感佩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两个事例是典型事例。

(三)确定人物,选择事例

1.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独具特点。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物特点范围:特长、爱好、性格、品质、习惯……

人物特点标准:人无我有,人有我胜,与众不同)

2.根据人物特点,又想到了哪些相关的事例呢?请完成写作思路表。

3.  根据“说服力”和“新鲜感”两个标准对事例进行筛选,自评后与同桌交流评议,确定好所写典型事例。

人物特点

选择事例

事例评价

 

事例1

说服力       新鲜感

事例2

说服力       新鲜感

板块三:例文引路学写作

1.  自读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感受容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忠于职守,天真可爱,好奇心强)

2.  作者围绕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两件事?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

(1)取报:容容一天没有为我取到报纸就发脾气,体现她的忠于职守。

(2)寄信:她用同事寄给我的信封为我寄梧桐树叶,说明她好奇心强。

3.  那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把这两件典型事例写清楚,展现容容的特点的呢?请结合批注再次阅读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4.  交流平台方法小结: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方法、侧面表现特点

5.  学生习作:选择其中一个事例,进行当堂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四:评议修改促提升

1.发现问题,合作修改

片段一:

“美女,这件衣服真适合你!看气质多好呀,真像一个国际模特儿。”在一旁的售货员阿姨连连夸赞。妈妈一听,更是得意,她对着镜子左瞧瞧右看看,脸上的笑容想藏也藏不了。

“嗯,好像是不错。”妈妈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镜子,不住地点头。

“穿得这么好,要不就买一件?趁今天商场有活动呢。”售货员看到妈妈心动了,在一旁“煽风点火”。

妈妈似乎受到了蛊惑:“那就帮我算一下多少钱?”

“原价1980,现在打八五折,打下折来1683。这样吧,我帮你把零头去掉,正好1680元。”售货员阿姨噼噼啪啪按完计算器对妈妈说。

“呀,这么贵呀,我再考虑下。”妈妈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她对着镜子,又不断摸摸衣服。许久,她终于吐出了几个字:“不买了。”

                                         ——《小气的妈妈》

1)问题剖析:妈妈对于1680元的衣服不愿下手,更多的考虑自身的购买力而做出的理智购物行为,并非是小气。且一千多元的衣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要三思而后行的。可见,所选事例不够典型,不能凸显人物的特点。

2)全班修改:可以从衣食住行的细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窥见妈妈的小气。同样是购物,可以写写妈妈购买小零小碎,为了一分两厘斤斤计较。还可以写写家里的物品一用再用,东西一省再省……

3)写法小结:选择的事例一定要有说服力,从而为表现人物特点服务。要写一般人不会去做或做不到的,具有新鲜感的事例。

片段二:

    “嘟——”一声,比赛开始了。只见我们班一号种子选手申江飞快地往前冲去。他跑得可真快,一下将其他选手落在后面。一圈,两圈,申江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跑步的速度并没有减弱。“加油,加油!”我们拼命为申江摇旗呐喊。申江好像听到了我们的鼓劲声,速度更快了,最后一圈来了个大冲刺。终于,他第一个到达了终点,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申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

——《“旋风小子”申江》

1)问题剖析:片段选取了申江同学跑步比赛夺冠的事例来说明他跑得快的特点,事例比较典型。但是片段中未能选择多种方法对人物进行描写,因此文章显得不够生动,人物特点不够鲜明。

2)全班修改:运用动作描写来再现他跑步的过程,同时细致刻画他的神态,辅之以周围人的反应来体现其特点。

“嘟——”一声,比赛开始了,只见我们班一号种子选手申江飞快地往前冲去。他身体向前倾斜,两条腿就像开足马力的马达,不停地在跑道上点着。一只只脚刚刚着地,另一只脚就抬了起来。两条腿交替点地,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他的两只手握成空拳,双臂一前一后摆动着,就像时钟一样精确摆动。他神态自若,双脚越迈越快,就像一匹马驹,昂头在辽阔的草原上驰骋;又似一只飞燕,低着头紧贴着地面飞行;更像一阵龙卷风,在肆意地席卷一切。他跑得可真快,一下将其他选手甩在后面一大截。一圈,两圈,申江的脸也渐渐红了起来。汗水沁出,将他额前的头发都打湿成一绺一绺。尽管如此,他并未降低他跑步的速度。“加油,加油!”我们拼命为申江摇旗呐喊。申江好像听到了我们的鼓劲声,手脚交替的频率变得更快了,最后一圈来了个大冲刺,我们也紧张得屏住呼气。最后,只见他头一抬,胸一挺,两手一张,“唰”的一下冲过了终点线。“耶!”我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呼起来。申江停下脚步,弯下腰,两手撑在大腿上喘着粗气。过了一会,只见他直起身,抬起头,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申江,真不愧是“旋风小子”!

2.自评互改,升格作文

1)学生根据评价指导表自改习作片段,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修改。

2)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评改,教师和其他同学提出进一步修改建议。
3)根据修改清单对修改后的习作片段再一次进行自改和互改。

  • 阅读(195)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

评价要点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表达通畅

 

 

特点鲜明

 

 

事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