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阅读,阅读何为
——读《阅读力》有感
作为全民阅读的倡导者、领读人,聂震宁在《阅读力》一书中对于阅读的认识和解读相当深刻,然而语言表述却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名人读书的故事和名言,却不是简单地堆砌,作者对每一位名人读书故事和名言背后的意义都有比较客观和精当的阐释。
作者在导语部分交代了自己过去十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国民阅读率和改善国民阅读状况,直至2016年对中美大学生借阅图书结果进行比对,看到明显的阅读层次差异以及背后隐藏的视野关注和思维能力的差距,加上近两年在大学讲课了解到大学生们对于提高阅读力的强烈需求,基于“阅读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转向研究“阅读力”。
全书对人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目的、阅读方法进行梳理,对各种阅读活动和阅读现象进行辩证分析。作者对“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给出了自己的诠释,提出阅读力需长期养成,需分出层次具体对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同时社会的阅读应当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经历,社会的阅读力是一种多层多元累加结构状态,所以阅读是平等的,需要对个体及个体的阅读力更多的尊重、更多的平等、更多的就事论事、更多的理解。
“为何阅读”,即“读书的目的”。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还是读以致乐?每一位读书人,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境况下读书的目的或也不尽相同。或许曾经的读,是为了求取功名,“读以致知,读以致用”,有朝一日,读书却成了每日不可或缺的事情,“修为”也好,“致乐”也罢。会阅读,善阅读,你总会在阅读中寻找到另一个自我。
“阅读何为”,即阅读之作为,阅读之能力。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纸质阅读渐至式微之际,阅读推广则应运而生。作者在书中也详尽阐述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对于社会上形式各样的读书会、读书公众号也有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理性且系统。人们之所以在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间如此纠结,是因为一边是电子媒体的快捷与无所不在,其方便程度就像我们一睁开眼睛就看到天花板一样;另一边是各种“心灵鸡汤”般的呼吁,诸如将中外地铁现象对比,中国人在摸手机,外国人在看书;中日小学生机场现象对比……林林总总。
人们一边在微信圈里振振有词“我要读书”,一边刷刷刷,从明星恋爱的新闻到朋友圈里的家长里短,手头翻着书页还停留在原先的那一页。(我就是这个“人们”中的一个)。
所以,如果想要致力于阅读,首先要选择你的阅读内容。这也是《阅读力》一书最后陈述的主要含义。不管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怎样才能不被泛滥而低质的文字牵扯——是一个阅读者,尤其是阅读践行者、阅读推广者需要关注与研究的。
身边有很多值得敬重的阅读践行者,儿童阅读推广人。《阅读力》一书,让我对他们更加敬重。书中推荐了大量国内外经典书目,很多只是仅闻其名而未读其书。那就“先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