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华读书笔记 2020-10-04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不跪着读书

——读郭初阳《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有感

     暑假,漫无目的地在当当购书,输入“语文”这个关键词搜索,跳出了一大堆书籍,一一浏览编辑的推荐词,郭初阳老师的《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一书的推荐词吸引了我:十七载教学探索,重构语文精神;五年独立执教生涯,践行教学勇气。这位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得主,弃体制而成为独立教师,步履坚定地走在越来越广阔的教育自由中。

    对于作者郭初阳,之前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一位另类的、特别有思想的老师,再看看推荐词,心中愈发萌生了想要阅读他的文字,走近他、了解他的念想,于是《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就这样走进了我家的书房。

“爱杀柴桑隐”“名溪近讼庭”“扫沙开野步”“摇舸出闲汀”“宿简邀诗伴”“余花在酒瓶”六个章节,磕磕绊绊地阅读着,感受着郭初阳对语文近乎执着的较真和守护。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他对误读、肢解经典的痛心疾首:《画家与牧童》妄解艺术,自诩高明;《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不顾童话逻辑,拙劣模仿安徒生,画虎类犬;《巨人的花园》唐突鲁莽,郢书燕说,不解王尔德童话逻辑之玄妙;《麻雀》肢解屠格涅夫,残缺不全地扑腾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伟大的悲剧》对茨威格使出分筋错骨手的招数,随意窜改;《走,我们去植树》中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政治色彩;《孔子拜师》的毫无根据地空穴来风……

面对这些,郭初阳不动声色,克制感情,下足十分的功夫,尽可能搜集各种版本的译本或者原文,不断加以校勘,比较,参核,咀嚼,体悟,从一个字、一个标点,到段落、篇章、题旨,努力做到既有充足的、让人信服的证据,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有理有据,洞幽烛微,他像那个指出皇帝是光屁股的小孩那样,把人们习焉不察的事实逐一指陈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些教材编写者实则是剪刀手的一面。叹服他批评意识、质疑精神的可贵,也让我得到了“不可跪着读书”的启发。

但,不跪着读书,掩卷深思,郭初阳老师书中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关于国学经典,郭初阳老师认为:“全然不懂中国古书,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的孩子做一个文明优雅的现代人;事实上,全然不懂中国的古书,一点也不妨碍我们自己在目前的环境里做一个好教师。”

真的是这样吗?细想想,国学经典实际上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外化为我们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并吸收着先进文明的精华并努力改造着汉语文化,以薪尽火传的方式传递着进步和力量,从而也使中国文化以一种特有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挖掘、诠释传统文化进步的一面,扬弃那些反人性、反智化、反文化的一面。传统文化是我们立足的地面,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无论吸收外来文明多么必要,无论我们如何吸收外来文明,传统文化终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我们无论怎样用力揪着自己的头发,也无法摆脱地心引力一样。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就看轻其力量和意义。难以想象,对国学经典信手拈来的郭初阳老师如果对其缺乏了解,能对《画家与牧童》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能看出《孔子拜师》“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不跪着读书!

感谢《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带给我的思考。

  • 阅读(146)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