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读后感 2021-07-1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后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课的教学,其中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要格外用心去思考每个问题的设计。因此,我认真阅读了《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书。通过阅读,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通过反思,我发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确实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批判阅读能力的培养,难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因为我对文本的解读不深入、不细腻,不全面,未能真正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与精髓。导致对文本的处理仍然停留在一些表层信息的理解及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上。而没有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评判等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和培养。

于是我利用书中学习的有效问题设计策略,经过多次的课堂观察和实践改进,在读前、读中、读后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对此,我有几点体会:

1、问题设计要围绕话题展开

设计问题不能脱离文本的核心话题,偏离主题,学生的语言训练就不能围绕单元目标进行。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从话题内涵、话题特征等出发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和参与意识。

2、以问题链为主线驱动教学

课堂教学的进程是由教师设计的问题链驱动的,问题间要有序列性、循环性,否则将影响到课堂进展的流畅。根据文本内容,问题设计要环环相扣,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发展批判阅读能力。

3、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有区别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认清潜在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应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思辨的机会。

4、问题的设计与实施要促进生成

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差异性会使他们的回答呈现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灵活的调整所提出的问题,变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或追问,或生成新问题,使提问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而问题则是思维的导向。因此,教师在读前的话题导入、读中的文本梳理、读后的拓展内涵环节,设计问题是都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前提,引导学生促进思维的而发展,对文本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内涵、作者观点、写作目的、情感态度等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以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