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潘开英名师工作室资源共享 2022-04-09
网站类目:文章推荐

                    王月芬 || 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的价值与策略

导读

“双减”政策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挑战,建构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成为目前中小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包括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作业体系,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作业设计、批改、讲评、辅导体系。 

“双减”政策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日常的教学、作业与考试评价,是学校内涵发展中最重要的几项专业工作,也是与学生发展最紧密相关的核心工作。假如说,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那么作业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解决“如何学得更好”的问题,考试评价则主要解决“学得怎么样”等问题。其中作业是链接教学、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重要支点。因此,高质量作业体系的建构,是目前中小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何要建构学校作业体系

2013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的对30000份数据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作业在各个环节上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在作业设计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作业功能单一、作业目标意识缺乏、作业难度过高或者过低、作业呈现类型单一、作业内容要求针对性不强、作业结构不合理、作业差异性缺乏、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内容与教学相脱节等。这些问题都显示目前学校作业体系的质量并不高。

 

我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作业设计质量对于学习成绩、作业兴趣、作业负担的各项标准回归系数均超过0.3,说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保持作业兴趣、减轻作业负担。其中,作业设计质量对作业负担的影响最大。可见,提升作业设计质量是减轻作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前提。

 

为何要建构学校的作业体系?因为单独的几条好作业或者几个单元的好作业都无法发挥系统效应,所以高质量的作业需要系统化。很多学校并不缺少校本作业,但是缺乏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很多教师也能设计出好的作业题,但是缺乏设计高质量学科作业体系的意识与能力。目前很多学校所谓的校本作业,只是传统作业题的简单累加,在作业内容的纵向结构、难度结构、类型结构、水平结构等方面都缺乏系统设计,这就容易导致作业内容要求的重复,也会导致作业与教学、评价之间的脱节等一系列问题,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业负担。

 

为什么要以校为本建构作业体系?假如说教学整体上还是体现以共性要求为主,那么作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个性要求,因为每一所学校的校情、学情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天赋秉性、学习动机、坚持性、承受力都不同,所以作业设计最终必须坚持以校为本,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开发,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切性。 

什么是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

 

所谓体系,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体系具有结构性、系统性、关联性、序列性等特征。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要求。

 

1. 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作业体系:确保纵向衔接的科学性

 

同一学科作业体系主要是指每一门学科该学段所有年级的作业内容与要求,同时还要能够加强和其他学段的衔接思考。比如:初中数学学科作业体系,主要思考该学段所有的数学作业内容,但是同时要思考和小学、高中数学作业内容之间的关联,尤其是衔接年级。

 

学科作业体系要求各学科要基于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系统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确保作业难度、要求、类型等方面在纵向上的科学性和序列性,避免不同年级作业内容的混乱、简单重复、无效叠加等情况。

 

同一学科的作业体系要求连续课时、连续时间内所布置的作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即在内容上具有衔接性,在水平上具有进阶性,在要求上具有差异性等。比如:同一个单元内不同课时之间或者不同单元之间,对于同一个能力要求,在不同课时里需要有一定的差异和进阶特征。

 

2. 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确保横向衔接的关联性

 

同一学段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主要是指同一个学段内每个年级所有学科作业体系的横向关联。不同学科的作业体系,要求不同学科同一时间段内的作业在内容、要求与能力上具有关联性和协同性。比如:物理、化学学科学习中的一些计算要求,需要数学学科中已经学习过相关计算方式,这样才有可能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地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等等。

 

但是学科之间作业的关联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在能力层面的衔接。例如:针对阅读理解能力,可能语文学科主要侧重于以语言文字内涵、思想情感等为主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数学和物理学科则需要学生具有阅读图形、画面、数据表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关联要求非常专业,往往也容易被教师所忽略,这也是作业体系里最难处理的一种关系。

 

3. 从作业设计到批改、讲评、辅导体系:确保要素循环的互动性

 

作业包括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评、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等各个环节,这些要素相互支撑,循环发展。例如:作业设计中思考的目标、内容等,应该成为教师批改、统计分析、讲评辅导作业时的重要依据。同样,教师批改讲评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也应该是后续作业设计需要思考的重点。这样作业从设计到批改到讲评辅导就形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矫正的互动体系。

 

因此,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建构是一项专业性极高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学校内涵建设的长期性任务。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的内涵管理,以教研组为核心力量,强调教师要像学科课程专家一样,系统思考前后作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孤立、片段地设计某一天的作业或者某一个课时的作业。

  

如何建构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

 

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建构,首先需要建设好每一门学科的作业体系,这样才有可能考虑学科间作业体系的横向关联,以及从设计到实施的相互促进。那么,如何设计一门学科高质量的学校作业体系?笔者认为,学校作业体系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四项核心的关键任务,即整体规划学科单元、研制单元作业目标、依据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调整完善作业体系(见图1)。

1. 整体规划整个学段学科单元

 

单元整体规划,不是一个学期的整体规划,而是要进行一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整体规划。单元一般是指同一主题下相对独立并且自成体系的学习内容。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核心观念、一个专题、一个关键能力,或者一个真实问题,还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任务等。教师在进行单元设计或单元划分时,往往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教材原先设计的自然章节作为一个单元,可以称之为“自然单元”;另一种是教师依据学校和学生情况设计的全新单元,与教材自然单元形成互补,这类单元可以称之为“重构单元”。对于教师而言,体系化地设计出某个学科以能力或项目任务进行重组的学科单元体系难度是很高的,所以教师可以用教材的自然章节作为单元,这是目前较为普遍并且也比较可行的做法。即使如此,也比原先仅从课时角度思考前进了一大步。

相对而言,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可以从中观角度把握学习内容,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师宏观把握学科课程整体要求的困难,又可以避免从微观角度仅仅把握某个课时的割裂问题,有助于增强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作业之间的结构性和递进性,有助于将单元整体培养目标、教学、评价、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从而培养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单元作业设计更为重要的终极价值。学校在进行一门学科单元整体规划的时候,建议可以参考以下的“单元整体规划表”。

 

2. 研制单元作业目标

 

作业目标主要反映作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和作用。单元作业目标科学与否决定了作业设计的起点是否正确,它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依据。单元作业目标具有以下一些基本要求:

 

一是的确是需要通过作业环节来巩固、拓展或提高的要求;

 

二是要体现单元核心的重点、难点要求;

 

三是尽可能体现目标之间的逻辑性,如先后顺序等;

 

四是要综合反映核心的观念、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品质等方面的要求,切忌只写知识技能类的目标;

 

五是数量要合理,作业目标描述要避免过于琐碎或过于宏大;

 

六是要处理好不同单元作业目标之间的递进性与有效的螺旋上升;

 

七是要正确处理好单元作业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不是一种简单的从属关系,而应该更加强调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单元作业目标的形成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种是与当天教学紧密相关,已经掌握但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强化或拓展的教学目标,可以成为作业目标;第二种是与教学目标没有明显关系,但又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目标与要求,是只有通过课外才能实现的目标,如社会实践、外出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等。

 

从研制学校作业体系的角度,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设计好单元作业目标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单元作业目标既具有“预设性”“统一性”,又需要教师能够依据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不断完善调整,这也体现了单元作业目标的“生成性”和“差异性”。

 

3. 依据单元作业目标编制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设计需要依据单元作业目标进行选编、改编与创编,需要关注科学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求。

 

其一,确保每一条作业的科学性。作业的科学性表现为内容要科学,素材选择要关注思想性,作业要用语精练、要求明确、易于理解、答案正确;对于开放性、综合性的作业任务,答案要合理,并且要体现不同的水平标准等。

 

其二,要关注不同的作业类型。作业设计要体现多种类型,激发学生作业兴趣。除了常规书面作业外,还应该设计听说题、活动题、合作题、开放题、综合实践、长周期等类型的作业。

 

其三,作业难度的适宜性。这是单元作业设计中最难的一点。作业设计要避免难度过高或过低两种极端。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设计符合所任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作业。作业难度判断要准确,不同难度的作业题题量分配要合理。超越学生认知能力、难度过高并且不可实施的作业设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