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安德烈·焦儿当的《学习的本质》,脑袋昏沉沉,好像读懂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读到。摇头苦笑,目光触及案上的另一本书——《我在小学教语文》,好接地气的书名!米色的封面上印着几支绿色的风车,似乎送来阵阵清凉的风,一扫脑中的晦涩与烦闷。翻开看一看吧!
目光循着目录一行行往下,来到第三章时便挪不开眼了。一篇篇个性鲜明的课例,一套套主题突出的课程,牢牢地抓住了我的眼球,这才是一线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干货啊!粗粗浏览了前两章,便来到了第三章,阅读顿时变得轻松而愉悦,而掩卷之后不免又陷入了沉思。
在第三辑中李老师写了一篇“母语教育与电影课程的整合”,让我对教学中加入电影元素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教学和电影课的整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发现电影和书本内容的异同,用电影来促进阅读,用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更有经典意义的电影;从电影中发现表现手法的共同性,结构上文学作品中的倒叙、插叙电影中也有;电影中有环境渲染,文学作品中有环境描写;电影中有特写镜头,文学作品中有细节描写;运用电影启发写作,可以让学生写影评。多么有创意又实用的课程,读完只有惊呼“我怎么没想到呢!”
第五辑教学活动中的有一个主题“一花一世界”,将林清玄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来读,了解林清玄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足迹,感悟一个作家的作品与他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这让我马上联想到了新课导入环节中教师经常进行的“作者简介”,对比下来,“作者简介”将语文过于工具化,学生只能生硬的背诵记忆,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李老师让学生给林清玄的几篇文章按时间排序,在思考和讨论中,学生不仅比较了作品内容和表达特色,还发出感悟“一个作者的作品是随着人生经历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理解一个作者的作品,有时候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语文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
第五辑里我最喜欢听读教学,《你 一定会喜欢这样讲故事》《被保鲜在一首诗里的韭菜》这两篇让我跟着李老师的步伐在课堂上好好享受了一番。李老师通过边读故事边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之中,参与故事的建构,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自然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能力。李老师选择这两篇故事一定是花了工夫的,一篇意外连连,让人跟着心潮起伏,一篇语言幽默,故事性强,两篇文章都是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要想课堂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课前必定是要反复思考,研究,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也是合适的。
我在小学教语文,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又是多么自豪的一句话。我想对自己说“我在小学教语文”,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反思,在成为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告诉别人“我在小学教语文”,应该是对自己工作的喜爱、肯定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