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名师曹爱卫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有独到研究,提出了“智取”语文教学主张。她提出:“课改”的关键在“改课”,改变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效益,是当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在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遵循“激励、唤醒、改进”三大原则,构建 “表演式、剥笋式、串串式”等符合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范式,为一线老师的阅读课堂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强调认知活动与心理活动的共同参与,强调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相结合。因为在阅读课上,学生外在表现出来的朗读、书写、观点发表等外部行为,都不是可以简单的能随意操控的动作。从心理学角度看,其本质是以认知活动为核心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实施原则和教学范式。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是很强,更需从学习心理角度给予激发和唤醒,让阅读真实而又自然地发生,以学定教,注重学习的途径和手段多样化,重视与现实和生活的对接。
1.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
(1)激励原则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低年级“智趣”阅读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地、科学地运用赞美、信任、暗示等各种激励手段,激发或者刺激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阅读心理状态,推动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阅读行为。
(2)唤醒原则
唤醒, 即唤醒学生内心的发展自觉和内在自我成长的力量。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摒弃和抵制“灌输式”的教学,倡导通过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阅读欲望与阅读经验、审美体验与文化印象、创造精神与成长觉悟。
(3)改进原则
改进,即改变旧有的阅读教学情况,使有所进步。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关注学生阅读的当下,根据学生真实的课堂阅读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改变学习的样态,让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又富有挑战的学习现场,全过程、全身心参与学习。
2.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的范式
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的范式,是以“学习活动”为抓手,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为目标,“学习活动”这一抓手的特点有:
一是学习活动是学生主体阅读的过程
不少老师以为,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必须由教师来主导,学习的进程得由教师来掌控。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说得多,讲得多,教得多,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经常能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听讲,走神、做小动作等频频发生。事实上,学生再小,若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发起、调控、完成,则效果会完全不同。
二是每个学习活动是相对独立又有连续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确不是很强,且低年级阅读教学承载着识字写字、练习朗读、学习阅读、积累运用语言等多样任务。所以,学习活动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来设计。相对中高年级,低年级的学习活动设计,任务会简单些、学习活动的用时会少一些,一般一个学习活动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每个学习活动相对独立,但又具有连续性,共同指向学习目标的完成。
三是学习活动注重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相结合
在阅读课上,学生外在表现出来的朗读、书写、观点发表等外部行为,都不是可以简单的能随意操控的动作。从心理学角度看,其本质是以认知活动为核心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正如倪年双、邵志豪老师在《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一书里所言:“学习活动从心理活动层面,不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还有兴趣、动机、态度、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参与;从学习过程层面,是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行为结合的过程,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在学生的外部行为支持下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是很强,更需从学习心理角度给予激发和唤醒,注重内部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之间的结合。
基于以上特点,构建的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常用范式有以下几种:
(1)表演式
“表演式”教学的一般范式是:聚焦学习内容——紧扣文字表演——理解故事内涵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的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许先文教授也在《语言的具身认知》一书里提出,身体参与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表演式”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能让思维过程与动作过程紧密联系,利于内化知识,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增进学习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取长补短,协作进步。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是一篇充满趣味的童话故事。课文讲述小兔子在湖边听到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咕咚”声,根本不敢一探究竟,吓得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见奔跑的兔子,听说是因为“咕咚来了”,也跟着跑,还一边跑一边散布消息,导致其他的小动物一个接一个地跑起来,直到遇到野牛,这场可笑的“逃跑”运动才被阻止,野牛带大家来到湖边,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大家都笑了。
这节课的教学,就紧扣语言文字,用“表演式”开展教学。先通过朗读,提出疑问 “小动物们为什么一开始都在跑,后来却又都笑了?” ,聚焦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再走进文字深处,抓住关键词语,表演小动物们各具情态的“跑”;最后,再领悟中思考得出,小兔子的“跑”是胆小怕事,其他动物的“跑”是盲从,理解“笑”背后的含义,也就是本故事的主旨。
表演式”的阅读教学,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表演的过程中去理解文字、领悟语言、综合表现,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习深刻而有意义。
(2)剥笋式
“剥笋式”教学的一般范式是:瞄准概念“笋心”——层层剥离“笋衣”——理解运用语言
“剥笋式”教学围绕一个“大概念”,从词到句,再到段,一层层不断深入解读,一步步不断推进理解,最终实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的一篇想象文章。课文以第三者的口吻介绍了当世界还小的时候,太阳、月亮、水等事物学习生活的过程。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如何想象、如何表达却是学生不能凭一己之力所能洞察的,需设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体悟。教学围绕“想象”这一“笋心”,层层剥离“笋衣”,实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以太阳学习生活的本领为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这段话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太阳学会的本领,第二句写太阳学这两项本领的原因,第三句举了个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而第三句话又是理解“想象”和表达“想象”的关键所在。教学时,第一层,想象太阳“粗糙的声音”对“这个敏感的世界”带来的伤害;第二层,“譬如”即“比如”,说明太阳除了唱歌,还学过很多本领,借助“譬如”展开想象,太阳还可能学过什么本领,为什么失败了;第三层,借助语言图式,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象的;第四层,选择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事物,借助课文的语言图式进行想象,如下图所示:
且看学生的想象:
当学生投入想象性学习活动后,他们就会自觉地在读中想,想中悟,把文字描述的内容想象成一幅幅的画面,并结合自己的认识经验开始再造想象,文字也就富有了独特的韵味和生命。学生对“想象”这个“大概念”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对“如何表达想象”也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
(3)串串式
“串串式”教学的一般范式是:找到串串线——把问题串成串——达成整合学习目标
低年级阅读课,识字写字、流畅朗读、理解积累、语言运用等涉及的知识点会比较多。因而,低年级阅读的问题化教学,我们可以定位为围绕两三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和文本、教师、编者之间开展那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这两三个主问题的设计,必须是优质的、具有统领性的,让教学环节简明又富有张力。
“串串式”教学范式的关键点在找到“串串线”,也就是学习这篇课文的主问题该如何设计。紧扣题目设计主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思考路径。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有的用来揭示中心,有的用来交待写作对象,有的提出论点问题等。抓住题目来设计问题,往往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一课,题目“比尾巴”就是这样的一个可以统摄全文的学习“文眼”和“灵魂”,是一条非常有效又有趣的教学“串串线”,围绕这条“串串线”,可设计成三大问题:
这样的环节设计,就有效避免了教学的零碎繁琐,保障了学生“学”的主动性,也保证了“学”可以充分展开。
“串串式”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还有很多思路,如从文章结构脉络入手等,只要教师精心阅读文本,提供核心主线,以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类型丰富、质量优良的有效教学问题(教学问题集)来贯穿教学过程,学生的课堂阅读就会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与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都能得到有效保障。
当然,低年级“智趣”阅读教学的范式还有很多,如“图象式”“创编式”等,只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就能设计出有趣又有效的教学范式,有效改变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现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最终走向真实的阅读生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