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 ——以五年级“好语知时节,一叶一世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 2025-08-25
网站类目:专题讲座 活动级别:国家级 活动类别: 执教姓名: 所在单位:江阴市教育局 执教时间:2025-08-25 执教地点: 执教内容: 参加对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

——以五年级“好语知时节,一叶一世界”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例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各学科类课程必须拿出10%的课时来完成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围绕某一主题,以某一学科内容为主体,运用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融合起来,让学生以综合和关联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实践活动,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尤其必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  跨学科主题学习  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这一理念,为新时期的教学与评价指明了方向,引领了教育教学的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课程的深化改革,促进了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发展,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优化各学科资源,并整合学科内容开展教学研究。

“好语知时节,一叶一世界”(下文简称“语叶”)为主题的学习,结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这一真实问题,逐步学会从“文字美”、“文学美”、“文化美”三个层次解读事物,继而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终实现语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核心素养,涉及语文、科学、信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相关知识与技能。

 

一、结合实际情况,确立学习主题

“语叶”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五年级展开,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秋季学期第一单元“一花一叶总关情”的人文主题,将学习历程融入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在学校活动的参与中,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加深与自然的情感,体会“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质或情感体验”,追求课程内容、学生生活、语文实践之间的协调和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该主题的选择与确立,首先考虑了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经验:适逢国庆假期,学生有较多机会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事物的魅力;其次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发展基础:部编版五年级第一单元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都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将美好的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含蓄而深沉;其次,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基本具备观察自然(低年级科学观察叶的变化)并能流畅表达(中年级语文撰写观察日记)的能力;又充分考量学校所在地区的特征:江南水乡植物种类繁多,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有较为优越的自然学习资源;再次考量到了学校内的资源与条件:科学实验室、信息网络设备等一应俱全,以及社区、家庭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支持与帮助。以上,为该主题学习的跨学科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核心素养导向,明晰学习目标

目标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灵魂,它指引与规约着具体的学习内容与过程设计。与其他主题学习不同的是,跨学科学习目标的设计不能只关注本学科目标,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要凸显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品质发展的要求。基于以上原则,该主题学习的目标从整体性学习目标与课时学习目标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定:

“语叶”主题学习中,学生需达成“通过查阅资料、实物观察、实践体验等活动,能准确生动描绘事物,能体会事物抒发的情感,并自主表达,能在观察、交流、创作中,赞赏他人,肯定自己,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之整体目标。该目标体现了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要求,以及学生基于技能的掌握而达成的态度、情感与人格品行方面的发展。

整体性目标与课时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语叶”的大情境中,逐步进入“寻叶之秘密”,“赏叶之美丽”,“赞叶之传奇”三个情境任务的完成中,通过观察调研(科学)、资料搜集与筛选(信息技术)、设计制作(美术)等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共同实现整体学习目标,凸显出核心素养导向下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设计任务路径,展开学习过程

运用主题学习情境任务化的策略,设计满足跨学科主题学习特定要求的作品、作业、方案、设计、项目等事项和具体完成的条件,形成主要任务和分项活动。把主题任务纳入学习环节和流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依序推进,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预设行的引导和帮助,推进学习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支持:包括学习资源、工具支持等,将任务清单、知识图谱、等条件穿插其中,并根据需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社群,开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和汇报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任务一:寻——叶之秘密

活动一  走进自然,“我与树叶有个约”。

通过搜集校园里、小区里、公园里各种形态的树叶,运用科学课所学方法,进行观察比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与伙伴交流,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小组,根据共同的兴趣确立小组研究主题。例如,以树叶类型分类形成小组:“杏”高采烈组、“樟”灯结彩组、“枫”生水起组……小组研讨并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分工,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  回归课堂,“叶之秘密知多少”。

利用信息科技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叶”的相关信息搜集检索并筛选,记录有效信息。课堂上,鼓励学生学会用准确的描述性语言输入关键词,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信息科技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例:搜索输入“银杏树在我国的分类布”、“银杏叶的特点及变色原理”、“关于银杏的历史故事或传统文化”,在搜索信息后进行筛选及记录,并根据已有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尝试撰写《银杏叶的研究报告》,并进行班级内的报告交流与共享。这样的课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与可操作性,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实用性交流与思辨性表达的核心素养。

任务二:赏——叶之美丽

活动三  分工合作,撰写观察日记:“话”叶。

经历课外初步感知与课内研讨交流之后,再次引导学生带着“观察记录单”、《树叶研究报告》与叶来一次亲密接触,用心观察:不同角度多感官欣赏叶;欣赏不同环境中的叶。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而后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观后感”,最终形成文字稿——我与叶的“对话”。在观察与交流中,学生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体会科学与语文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融合,并能“表达自己的见闻与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综合素养。

活动四  创意设计,制作树叶作品:“画”叶。

尝试给画配上原创诗文。经过前期的活动,各小组都已具备一定基础:各种叶子,颜色、形态、纹理各有不同;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初步具备了把各种图形组合成完整画面的能力(科学兴趣小组有“七巧板”专业训练)。在美术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并制作,结合语文课堂交流点评,给树叶贴画配上相应的诗文。此活动经历设计、研讨、论证、反思、修改、定稿、制作的全过程,学生积累了设计活动的经验,并将美术图形分割与组合能力、语文创意表达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体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任务三:赞——叶之传奇

活动五  文学阅读,体会“寓情于物”。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不仅要能勇敢大胆地“跨出去”,也要能顺理成章地“跨回来”。“跨出去”,是为了突破学科之间各自为政地藩篱,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而“跨回来”,更是为了合理运用其他学科所掌握的方法所形成的能力,深刻地理解本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问题。

在叶的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叶的精神品质,如: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绿叶“甘为配角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知秋一叶”敢为人先的冲锋精神等。语文课堂上,教师再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一组“寓情于物”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体会“一花一叶总关情”,体会物的特点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阅读为后续创意表达作铺垫。

活动六  创意表达,尝试“借物抒情”。

在习作中,指导学生从“文字叶”(说明)、“文学叶”(描写)、“文化叶”(赞美)三个层面展开表达。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创作:创作关于“叶”的童话,制作“树叶绘本”、连环画、剪贴画等。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融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让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提高了审美品味,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设定评价方案,促进学习提升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也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以期“以评促学”。所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应兼具过程性与总结性。

过程性评价可以依托活动过程中的“观察笔记”、“活动剪影”、“实践作品”等,也可以依托小组交流或全体分享等展开,这些或具体或抽象的记录,形成一组发展性的评价,学生能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全方位地自我感知,并据此进行自我改进。总结性评价可以与最终任务成果相结合,形成量化评价标准,由自评、伙伴评、家长评、老师评,多方面综合评价。

“语叶”的评价单由以下方面组成:

能积极参与活动,根据活动计划完成树叶的收集与观察活动,观察较细致全面,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记录观察所得(观察能力评价)。

能进行比较全面有效的信息搜索,并能抓住要点进行记录(实践能力评价)。

能与伙伴进行较顺畅的沟通,在活动中能很好地进行合作与交流(合作能力评价)。

能灵活运用美术知识,创作出较新颖地书签或“诗配画”作品(创新能力评价)。

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相关内容,并能恰当地表达自己地真情实感,完成习作(表达能力评价)。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能力。在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中,通过语文与科学、信息科技、美术等学科的高度结合,促进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但这仅仅是初浅的尝试,面对活动过程中的疏漏与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反思,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水平分析与深化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352(3):48-61.

[2]张辉蓉,谢小蓉.跨学科视域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内涵特征、构成要素与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2021,37(6):29-35.

  • 阅读(2)
上一篇: 浅谈学科融合主题周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 下一篇: 没有了